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7|回复: 1

温伯陵:魔幻的美国开国往事

[复制链接]

2559

主题

71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479
 楼主| 发表于 2022-2-3 18: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伯陵:魔幻的美国开国往事



  伯陵说:

  这篇文章说了美国的立国故事,

  包括美国独立的本质、

  美、英、法的外交博弈、

  美国开国元勋留下的政治遗产。

  1

  中国唐朝著名神仙吕洞宾,得道后赋诗一首,不小心道破天机: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要说神仙就是神仙,随便赋诗一首,不仅说尽人道,还能在千年后飞越太平洋,道尽美、英、法之间的情欲纠葛。

  18世纪的时候,北美大陆就是“体似酥”的二八佳人,英国和法国则是迷恋佳人的凡夫,为了争夺佳人的芳心,他们不惜使出浑身解数。

  那时法国以加拿大为起点,一路沿着五大湖、密西西比河南下,最终在落基山脉落脚,建立起包括“路易斯安那”在内的新法兰西殖民地。

  而且法国殖民者和印第安人结盟,不论皮毛贸易或者军事行动,都能共进退。

  英国的殖民地,分布在大西洋的西海岸附近,地盘没有法国殖民地大,但胜在人口众多,将近300万。

  北美虽好,但容不下两个国家。

  英法两国经过野蛮生长之后,殖民地的边境线逐渐接壤,想继续扩张,便要击败另一个国家,抢占对手经营多年的殖民地。

  这特么是殖民内卷化了。

  而英法两国争锋的最前线,便是俄亥俄河谷。

  1749年,法国在俄亥俄河谷建立堡垒,做为继续前进的桥头堡,相当于大张旗鼓的向英国喊话:“我很大,你忍一下。”

  面对如此巨大的法国,英国不能忍,也派人到俄亥俄河谷修建堡,言外之意便是:“我人多,就问你怕不怕?”

  明白的人都知道,决战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英法两国都没有退路,如果不能击败对手独占北美,那么做为失败者,必然要输掉一切。

  战事一触即发。

  1754年,英国的弗吉尼亚总督,派出一队民兵,到俄亥俄河谷继续修建堡垒,并且驻扎在那里,试图阻挡法国向东扩张的脚步。

  那些民兵的指挥官,名字叫做乔治·华盛顿——未来的美国开国总统。

  乔治·华盛顿

  不过此时的华盛顿,年仅23岁,刚刚继承祖宗传下来的数千英亩土地、36名奴隶,以及兄长劳伦斯的民兵领袖职位,属于初出茅庐的精神小伙,根本没有统领一国军政的能力。

  但是华盛顿属于“人菜瘾大”型选手。

  刚在俄亥俄河谷修建堡垒,便主动攻击法军,结果被法军包围,麾下民兵战死三分之一,华盛顿觉得胜利无望,才走出包围圈,向法军投降。

  投降还不算完。

  法军为了师出有名,草拟了一份文件,让华盛顿签名。因为文件是用法文写的,华盛顿根本看不懂,问了半天也问不明白,就直接在文件上签了“乔治·华盛顿”的名字。

  其实,那份文件的内容是,华盛顿承认刺杀法国军官的认罪书。

  华盛顿没文化的行为,直接激化了英法在北美大陆的矛盾,长达9年的“英法北美战争”自此开始。

  法国和印第安联盟,依仗强大的军事实力,暂时处于领先优势,英国殖民者溃不成军,纷纷向东撤退避法国的锋芒。

  但是英法在北美大陆的战争,必然要牵扯到欧洲大陆的博弈,于是英法之间合纵连横的博弈,激化了欧洲各国的固有矛盾。

  1756年,英国和法国正式宣战,同时卷入战火的,还有英法两国的小兄弟们。

  英国、普鲁士、葡萄牙是一拨,法国、奥地利、瑞典、西班牙和俄国是一拨,两大阵营在欧美大陆打的鸡飞狗跳,战火甚至燃烧至印度殖民地。

  这就是改变世界格局的七年战争。

  从战争范围、烈度和争夺世界霸权的目的来说,七年战争,基本是两次世界大战的预演。

  七年战争形势图

  战争过程就不说了,我们只要知道,英国用海军封锁海岸线,法国不能全力支援殖民地,导致法国战败。

  1763年,法国割让加拿大殖民地给英国,路易斯安那送给西班牙、放弃印度殖民地,并且因为战争欠了一屁股债,成为“七年战争”最大的输家,从此失去争夺世界霸权的资格。

  即便在欧洲,法国也沦为二流国家,到哪都抬不起头来。其他国家动不动就嘲笑法国:“哈,这不是牛逼哄哄的法鸡嘛。”

  和鲁镇人民嘲笑孔乙己似的,欧洲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另一个输家是西班牙,虽然得到法国的路易斯安那,却割让佛罗里达给英国,甚至连直布罗陀海峡都被英国占了。

  卧榻之侧有壮汉入睡,这不完犊子了么。

  所以法国和西班牙特别不爽,想着地盘暂时让给英国,千万别让老子等到机会,要不然非弄死你不可。

  英国在北美、欧洲、印度都确立了霸权,逐渐走向世界霸主的宝座,那个“日不落帝国”已经初现端倪。

  但常年累月的战争,导致英国的国库空虚债务沉重,只能算是惨胜。

  不过问题不大,失败者只能惨淡度日,成功者却有无数种方法薅羊毛,弥补战争带来的损失。

  英国望向大西洋彼岸的北美殖民地:

  “老子为你付出多少心血,现在是你回报的时候了,来吧,我的小宝贝。”

  2

  英国疼爱北美殖民地的手段,是征收赋税。

  1764年,也就是“七年战争”刚刚结束一年,英国政府便出台《糖税法》,降低糖浆进口关税的一半,变相剥削北美殖民地的出口利润。

  第二年,英国政府颁布《印花税法》,对北美殖民地的印刷品征税,包括报纸、契约、遗嘱和执照等等。

  换句话说,北美白人看报纸要交税、签定合同要交税、写遗嘱也要交税,但凡用印刷品的地方,都要交钱。

  《印花税法》包含的种类之多,税源之大,远远超过北美白人的想象力。英国人则称这种税收是“拔最多的毛,听最少的鹅叫。”

  短短两年时间,英国的收入,相比战前翻了十倍以上。

  英国政府有钱了,北美殖民地很不爽。

  因为北美殖民地虽然是英国地盘,但是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半独立状态,而且不用向英国交税。

  英国甚至没有专门管理殖民地的政府部门。

  就连任命的殖民地官员,因留恋伦敦的生活,不愿意赴任,干脆花钱雇人替自己做官。

  于是,北美殖民地的议会,逐渐掌握了征税、立法和任命官员的权力。

  现在英国独占北美,非但没有给殖民地让利,竟然还要来夺权争利,一下就把北美殖民地的平民、商人、政府都给得罪了。

  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这是历史书上屡见不鲜的中央和地方之争、税收上交和截留之争、更是转移政府财政危机的博弈。

  凡是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从来没有轻松解决的,总要经过一番惨烈的斗争,才能决出胜负。

  所以英国政府的收税方案,激起北美殖民地的强烈反抗。

  1763年,宾夕法尼亚的白人攻入费城,要求免去殖民地的赋税。

  1771年,北卡罗莱纳的2000名农民,组成“调整者”武装抗税,直到被政府强势镇压才消停下来。

  北美殖民地已是遍地干柴,只要星星之火便可燎原,但英国政府不管,该收的税一分都不能少,该尽的义务一天都不能耽误。

  1766年,英国政府颁布《汤森税法》,规定英国出口到殖民地的油漆、纸张、茶叶等商品,都要征税。同时在美洲成立海关委员会,严厉打击走私活动。

  新税法绕过殖民地政府,间接向北美人民收税,再次剥夺了北美殖民政府的收税权。严厉打击走私活动,剥夺官员和商人发财的机会。而税收加重普通人民的负担。

  这能忍?

  所以北美殖民地为了躲避《汤森税法》,宁愿使用本土粗糙的产品,也要坚决抵制英国进口商品。

  经过几年的博弈,英国政府发现,这特么不行啊,税收不上来,连工业商品都卖不出去了,瞎搞。

  1770年,《汤森税法》废除了。

  但仅仅3年后,英国政府又出来搞事。

  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要破产了,赶紧向英国政府哭诉:“我可是政府的白手套啊,看在钱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英国政府想了想,现在财政困难,需要东印度公司出海赚钱,这个忙得帮。焉能杀鸡取卵?

  于是英国颁布《茶税法》,允许东印度公司把囤积的茶叶,免关税出口到殖民地,而殖民地商人想做茶叶中间商,必须交税。

  免税能降低成本,东印度公司可以低价卖茶。

  中间商交税便提高成本,茶叶价格就贵。

  通过英国给的《茶税法》特权,东印度公司迅速垄断殖民地的茶叶贸易,在肉眼可见的未来,必将成为下金蛋的母鸡,英国的生财利器。

  以往的历史书里,说《茶税法》损害殖民地的利益,激起广大群众的强烈愤慨,所以才有示威者化装成印第安人,登上茶船,把茶叶倒进海里,上演了振奋人心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想想嘛,茶叶降价,对于平民来说是利好消息啊,怎么可能反对呢?

  比如某房产公司的楼盘突然降价到1000/平,你会觉得生气吗?显然不会,你肯定掏出积蓄,一口气买他娘的10套房。

  那么生气的是谁?

  只能是那些成本昂贵、不愿意降价的房产商嘛,毕竟降价以后,他们就亏钱没得赚了。

  所以在“波士顿倾茶”事件中,最生气的是茶叶中间商,以及北美殖民地的其他大商人,因为他们担心有了先例,以后各行各业都要遇到特权倾销。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制造出“英国政府是坏逼”的舆论,鼓动平民起来反抗英国政府。

  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于是平民为了少交税、商人为了保护利益、政府为了夺回自治权力,终于结成统一战线,于1774年9月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走出独立的第一步。

  中央想剥削地方,哎,地方不跟你玩了。

  1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一声枪响,给殖民地送来独立自由,也送来了美利坚合众国。

  3

  1775年春天,大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做为反抗英国的主力部队,同时任命44岁的乔治·华盛顿为总司令。

  华盛顿能做总司令,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华盛顿有“丰富”的军事经验。虽然他在俄亥俄河谷的战斗中惨败,随后几年跟随英军作战也以失败为主。但不管怎么说,华盛顿参加过战争了。

  和其他不懂军事的矮子相比,华盛顿已经是小巨人了。

  其次,华盛顿是弗吉尼亚人。这地方是传统的南部地区,大陆会议的大佬们觉得,美国核心是新英格兰地区,那么必须选南部地区的人,做大陆军的总司令。

  毕竟用人不能搞小圈圈,要五湖四海嘛。

  最后,华盛顿是大资本家圈子里的人。原本华盛顿就继承了父兄的庄园、田产和奴隶,28岁时又娶了豪门寡妇,夫妻共同拥有10万英亩土地、300余名奴隶。

  10万英亩土地啊,同志们,这是妥妥的弗吉尼亚大种植园主啊,和其他商人资本家,属于同气连枝的阶级战友。

  于是,天时地利人和,大陆军总司令的职位,非华盛顿莫属。

  他们组建1.9万人的部队,准备和英国开干。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

  美国只有300万人口,经济落后产业原始,甚至没有稳定强势的政府,连维持战争的税收物资都收不起来。

  而英国有900万人口,国内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更有一支雄霸世界的海军,可以源源不断的发动平叛战争。

  英国完全可以傲娇的说,900万对300万,有海军对没海军,工业国对农业国,优势在我。

  优势在我,委座英明

  事实上,英国的战争能力确实很强。

  1776年7月,《独立宣言》发表一个月后,英国便派出400艘军舰、3.2万名士兵越过大西洋,兵临纽约城下。

  每艘军舰都有64门射程2公里的重炮,单论武器火力,就超过纽约守军火力总和的数倍。开战的第一天,英军一小时发射2500枚炮弹,彻底摧毁大陆军经营数月的防线。

  随后英军登陆,攻陷纽约,总司令华盛顿指挥撤退的时候,只剩下2000人,几乎全军覆没。

  第二年夏天,英军攻陷美国首都费城,华盛顿一路撤一路败,最终带着重新招募的1.2万残兵败将,退到宾夕法尼亚的福吉谷。

  大陆军的日子非常惨淡。

  华盛顿都说:“士兵们衣不裹体,睡觉时没有毯子盖在身上,光着脚的士兵们行进在雪地上,脚上流出的鲜血染红了白雪,什么像样的东西都没有。”

  而且1777年的冬天,福吉谷的军营出现天花,美军死伤无数,几乎丧失了全部战斗力。

  华盛顿巡视福吉谷军营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美国独立战争,也就到此为止了。

  但我们都知道,美军没有失败,反而在几年后击败英军,真正建立起美利坚合众国,直到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那问题出在哪里呢,或者说谁帮了美国?

  答案就是——法国。

  自从“七年战争”之后,法国和吃了死苍蝇一样难受,每天琢磨如何复仇。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时候,法国感觉机会来了:

  “搅吧搅吧,你们快点搅吧。最好搅的天下大乱,把大不列颠亡了,老子无非陪着你们一起玩命就是。”

  所以在“独立战争”初期,法国便开始大规模援助美国。

  美国政府没钱?

  OK。法王路易十六拨出100万利弗尔的私房钱,给美国使用。

  1778年《美法同盟条约》签订以后,法国加大援助力度,累计向美国提供无偿援助1050万利弗尔,贷款3500万利弗尔,折合800万美元。

  法国甚至利用盟友关系,动员西班牙无偿援助美国65万美元、荷兰借给美国200万美元。

  对于初创的美国来说,这笔钱是天文数字,不仅支撑美国打完独立战争,还顺利度过一场经济危机。

  美军没有物资?

  好说。法国作家博马舍成立空头公司“果尔塔来斯”,专门向美国走私物资。

  1776年初,这家空头公司就给美国送去2万套军装、3万支枪、100吨火药、3000门大炮。要知道,那时候的美军不足2万人,法国援助的枪比美军的人都多。

  据统计,“独立战争”的前2年时间,美军90%的火药,都是法国提供的。

  美军战力不行?

  没问题。

  1777年夏天,普鲁士军官奥古斯丁·冯·斯图本到巴黎求职,法国军官克洛德·路易斯便给华盛顿写推荐信,说斯图本在普鲁士参谋部工作过,个人能力非常牛逼,现在推荐给你。

  斯图本带着推荐信,从马赛港启程,1778年2月追到福吉谷面见华盛顿,用普鲁士军队的条例教程,给华盛顿训练军队。

  他挑选100人做为标兵,进行专项训练,等这些标兵合格之后,再分配到连队传帮带,争取达到“人传人”的效果。

  此外,斯图本还教给美军复杂的战术动作、射击要领、刺刀格斗技术等等。

  不到一年时间,乌合之众组成的美军,竟然拥有打正规战的能力。

  奥古斯丁·冯·斯图本

  可能感觉美国的基础条件太差,援助再多也未必能打赢英军,法国甚至亲自派出海陆军,到大西洋彼岸和美军并肩作战。

  还是1778年《美法同盟条约》签订以后,法国用6艘护卫舰、12艘装备74门大炮的大战舰组成援美舰队,浩浩荡荡的开赴美国。

  英国海军不想和法军作战,赶紧溜到纽约去了,于是法国海军兵不血刃,便给美国收复费城。

  1780年,法国将领罗尚博率领7500名远征军到美国,和华盛顿的大陆军会师,手把手带着华盛顿打仗。

  这是为了复仇不惜一切代价啊。

  而且英国在“七年战争”中赚的太狠,招人恨,现在美国带头反抗英国,欧洲其他国家也特别愿意,利用美国围堵英国。

  1779年,西班牙向英国宣战。

  1780年,荷兰向英国宣战。

  同样是1780年,俄国、丹麦、瑞典、荷兰、普鲁士、奥地利、葡萄牙建立中立国同盟,表面上说要在交战国之间自由航行,其实就是给美国送物资输血的。

  可以说在法国的带动下,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成为英国的敌国。

  任你工业基础再好、海军再牛逼,还能扛得住欧洲国家一起放血?

  所以美国独立战争,根本不是“自由精神”激发美国人的热血,一鼓作气掀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而是欧洲国家利用美国独立的机会,一拥而上群殴英国,让美国白捡了一个政权。

  时间进入1781年,战争终于要结束了。

  法国海军上将德·格拉斯率28艘战舰,抵达弗吉尼亚,在切萨皮克湾击败英国海军,完全控制这一带的海面。

  至于陆地上,则是华盛顿和罗尚博率领2万美法联军,包围约克敦的7200名英军,英军走投无路,勉强作战3天便出城投降。

  美国独立战争基本结束。

  4

  战争刚结束,美国就暴露出“翻脸不认人”的海后本色。

  因为约克敦大捷之后,法国觉得“盘古开天我递斧、女娲造人我和泥、美国独立我帮忙”,现在胜利了,也到收获惊喜的时候了。

  什么是惊喜?

  惊喜就是——北美的大片土地。

  但美国只想躺赢,并不想付出任何代价,而英国给了美国躺赢的机会。

  此时的英军仍然控制纽约、底特律等大城市,以及大片海面,华盛顿领导的美军,根本不可能凭实力收回来。

  于是英国想了一个利益置换的办法:

  “既然欧洲国家在围堵英国,那平叛战争肯定是打不赢了,不如趁英军还有些实力的时候,承认美国的独立地位,并且把占领的城市都送给美国。”

  “到那个时候,不仅能得到美国的芳心,还能拆散美法同盟,岂不美哉?”

  毕竟,美国是自家外甥嘛。

  美国考虑一番,认定英国提出的方案是最优解,便一脚踹掉法国,于1782年11月30日单独和英国草签和平条约,得到13个州的美国最初国土。

  当时就有人说:“英国是买了合约,而不是缔结和约。”

  不管怎么说吧,英国从“七年战争”到“独立战争”,白折腾了30年时间,除了鸟不拉屎的加拿大,什么都没捞着。

  而法国费尽心血支援美国,只得到一个破产的国库,以及财政破产造成的法国大革命。

  英法的遭遇,正应了吕洞宾的那首诗: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唯一的赢家是“体似酥”的美国,还有美国的那群抗税资本家。

  5

  最后说说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到底建立了一个什么国家吧,有三个关键词:

  不平等、防止暴民政治、债务。

  《独立宣言》最吸引人的一句话是“人人生而平等”,号召美国人民用个人能力,得到相应的社会地位,而不是和欧洲一样,血统决定一切。

  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根据“人人平等”的理念,确定了“以小产权者为基础”的治国精神。

  换句话说,大资产阶级不能代表美国,自耕农和小商人,才是国家的心头好。

  但事实证明,“人人平等”也只是一句话而已。

  美国的黑人没有任何公民权,女性没有投票权和受教育权,印第安人甚至没有生存权,只有白人男性小产权者,才是所谓的美国公民。

  那些开国元勋们平均年龄44岁,大部分是美国大资产阶级,不管他们嘴上说的多好听,都不可能和小产权者、甚至无产者谈“人人平等。”

  他们都是为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才起来反抗英国的,现在战争胜利了,当然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凭什么和其他人平等。

  比如华盛顿,经常说自己不支持奴隶制,但他到死都保留着300多名奴隶。

  阶级的不平等,让开国元勋们创建了独特的美国制度。

  前些年公知猖獗的时候,经常吹嘘美国的制度,比如政府内部是行政、立法、司法互相制衡,国会的参众两院互相制衡,联邦法院和政府国会互相制衡等等。

  这些制衡方案,确实能防止美国出现一言堂。

  但这种政体的另一面,却是在制衡人民的民主。

  因为只有众议院的议员,是有资产的白人男性选举产生,其他的参议院、总统、部长、法官等职位,产生方式都和人民没有关系。

  这样一来,政府和人民之间便隔了一层,可以有效防止民主泛滥,也就是太民主引起的暴民政治。

  那些公知以为美国是“民主自由”立国,不管谁都能无限民主自由,其实美国的政治制度,防的就是人民太民主自由。

  美国民主自由的范围,仅限于大资产阶级内部,人民的民主自由,只是立国的附属品而已。

  人家真不是为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才抛头颅洒热血建的国。

  而以大资产阶级为核心的国家,必须互相结成利益共同体,才能拥有稳定且长久的政府,那么就需要一种中介物。

  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想到的中介物就是债务。

  “独立战争”期间,国会发行了一批债券,卖给富人来筹集资金。后来汉密尔顿发行了一种“定期支付的有息债券”,号召购买旧债券的富人们,都来兑换。

  这种赚钱的好事,当然是人人想做。

  于是购买旧债券的富人都来兑换新债券,没买旧债券的人,也想办法买新债券,他们都指望有一笔固定收入。

  但是根据汉密尔顿的计划,根本没打算一次性还清债务,而是用新债务偿还旧债务,形成持续滚动的庞大国家债务。

  美国富人准备买债券吃利息,可他们没想到,借钱的才是大爷。

  于是美国政府用“望梅止渴”的债务,绑架了美国的富人群体,从此以后,国家和富人便结成永久性的利益共同体。

  此后200多年,美国的债务向下延伸到普通人民,向外延伸到世界各国,用28万亿美元的债务,绑架了全世界。

  但这种规模的债务,早已脱离了汉密尔顿的原计划,从美国的维稳利器,变成一颗葬送美国的定时炸弹。

  等什么时候美国财政不能维持庞大债务,这颗定时炸弹,就该爆炸了。

  所以说,那些开国元勋们给美国定下的“初心”,就有问题,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他们都要承担一定程度的责任。

  参考资料:

  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制胜之新探   许海君

  1778年美法同盟的建立及其影响   毛倩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反英同盟   欧阳新

  论美法联盟在北美独立战争中的作用   彭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71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479
 楼主| 发表于 2022-2-24 15: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军为了师出有名,草拟了一份文件,让华盛顿签名。因为文件是用法文写的,华盛顿根本看不懂,问了半天也问不明白,就直接在文件上签了“乔治·华盛顿”的名字。

  其实,那份文件的内容是,华盛顿承认刺杀法国军官的认罪书。

  华盛顿没文化的行为,直接激化了英法在北美大陆的矛盾,长达9年的“英法北美战争”自此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4-25 06:23 , Processed in 0.034405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