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52|回复: 2

断代|嘉庆瓷器的品种与款识

[复制链接]

52

主题

79

帖子

54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 03: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796—1820年)
一、嘉庆时期瓷器的概况
嘉庆一朝,景德镇御窑厂己无专司其事的督陶官。由地方官兼管,瓷器的制作上处于因循守旧的状态。乾隆皇帝虽然已经逊位,但仍以“太上皇”的地位威懾朝政。因而,嘉庆初年御窑厂的烧制不过是乾隆瓷的延续;其造型式样。图案等,均因袭前朝旧制,不敢僭越,因而有“乾、嘉窑”之说,而品种和数量卻己远远不及乾隆盛世。嘉庆晚期瓷艺渐趋低下,没有什么突出的创新之作。
嘉庆瓷器的造型,较前朝无人的变化,如官窑中的玉壶春瓶、蒜头瓶、赏瓶、灯笼樽、石榴樽、多穆壶、月牙罐等,几乎与乾隆同类品一样,不看款识就难以区分。有的粉彩器上,甚至仍写乾隆御题诗句。前时所盛行的双耳瓶、各式壁瓶、方胜式瓶、人抱瓶、香插等,此时仍在烧制。祭、法、供器类亦多,以后则少见。一些精细的作品仍具乾隆时的规范;后期的器型,则相形见绌。乾隆时期独创的一类奇巧华丽的观赏品,如昙花一现,至嘉关时已经极为少见。但传统类及前时创烧的新品种卻基本延续下来,其胎釉和青花、粉彩的色调及一色釉品种,大都仍保持着乾隆时的风貌。乾隆时常见的广彩、各种色地及轧道工艺的粉彩和瓶、樽类颈部加耳装饰,嘉庆时依然流行。粉彩中的百花铺地器仍保持着昔日的风貌。官、民有各型的餐具类和盖碗、茶具类,也大量烧造,并成为晚清时的主要品种。外销瓷的汤罐、温盘、面盆、盖盒等,较雍正、乾隆时为多。汝、官、哥类仿古品种仍有烧制,但较之昔日宏伟的场面和规模,己不可同日而语。
8014a8f2c746433489789e71fb8bc6ed.jpeg
617df96f823741f98b33d10cd970aafe.jpeg
c72866e50b6445aa811ce2a9bc8c9fbe.jpeg
7c19b96ea183426791e4e7af5414b17f.jpeg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清嘉庆,通高7.7cm,口径22.5cm,足径14.5cm。清宫旧藏。
印盒扁圆形,子母口,圈足。盖面及器壁淡描青花祥云纹为地,其上各绘两条金彩五爪行龙飞腾于云海之间。底足内施白釉,书“大清嘉庆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书款。盒盖面正中金彩方框内署“懋勤殿”金彩三字。
“懋勤殿”位于紫禁城内乾清宫西庑,殿名取其懋学勤政之意,其中藏贮图书典籍。清沿明制,凡图书翰墨之具皆贮于此。此件印盒即为当时殿内所陈设的御用文具,至今盒内还残存有当时用过的朱砂印泥。
官窑器中出现帽筒,渐次取代了以前的圆球形带座帽架,有的器身还有镂孔装饰。此类器,延续制作至晚清、民国时期。官窑五彩器中仅保存下传统的龙凤碗和月令花卉杯。这时开始大量烧制的薄胎盘、碗、杯、碟类。胎体轻薄,绘工细腻,纹饰以名胜天然景物为主。如“西湖十景”、“长江十景”、“洞庭十景”等等;也有的绘耕织图和九狮图。前朝士大夫阶层所喜好的小文玩类,如文具小九件及扳指、鼻烟壶等,此时仍然大量制作,十分流行。
嘉庆早期官窑器虽少。卻较为精致,大器也很规整,与乾隆器相同。民窑器则相差很远,至于小件器中的瓶、罐、盘、碗和文具类,有的还能细致如前。因嘉庆后期的风格道光时的风格相近,故而传统的习惯上又有“嘉、道窑”之说。
此时,盛行各种堂名款识,并影响到以后的制瓷署款。它们多见于文具、餐具、祭器之类。
ec5979275dd34ab5ac2e1de6d1a8ad51.jpeg
6dbade8949474174af89bbb143ba9c8b.jpeg
e4cb3195dc7e45bbb75e9a4e5781bea7.jpeg
黄地粉彩勾莲开光“万寿无疆”碗,清嘉庆,高8.1cm,口径18.2cm,足径7.4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里白釉,外壁黄地上绘粉红、绿、白三色勾莲纹,四个圆形开光内分别书蓝料“万”、“寿”、“无”、“疆”四字,圈足底部书红彩“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缠枝莲纹始见于唐代,是佛教艺术影响的结果,从唐代开始缠枝莲纹在官式建筑、工艺品制造中一直流行。自宋代开始,一种变相的勾莲纹(或称为宝相花纹)出现并流行,此碗上的粉彩勾莲纹样就属于宝相花一类,是清代御窑瓷器上常见的官式纹样之一。和乾隆时期的同类器物相比,此碗纹饰纤细而拘谨,构图较为呆板,有明显的嘉庆朝瓷器特征。
二、造型特征
嘉庆时期瓷器的造型,基本沿袭乾隆一朝,无甚创新之作。其前朝的风格接近于乾隆时期,如官窑的粉彩仕女歌舞或进宝图大瓶、粉彩撇口瓶、双耳瓶、盖碗、海棠洗、青花或绿地粉彩开光的茶壶等,其器型、纹饰、色彩均与乾隆同类器极为相近,但从总体上看,工艺技巧己经见拙,造型不及前时秀美与比例协调。后期器物的纹饰,如纹彩九龙纹、狮纹与青花寿鸟朝凤、丹凤朝阳、凸花狮球等,风格又与以后道光时期类同。人物图案的圆器类,器型歪斜,工艺欠精,彩料粗糙,色调漂浮,纹饰更是尤如贴花般呆滞。
器型选例:
帽筒——呈圆柱形高筒状,官窑器有黄地云龙镂孔装饰,器里和底部施有绿釉。清代帽筒最早见于此时,以后延续至民国时(民国时作为民间的陈设物,大都是成对烧制)。
面盆——器壁较康熙、乾隆时的平底折沿式浅盆略有增高,也有的同于乾隆时较高的收底式;以后乃至清末,皆按此较高器型制作。器种有粉彩器,常绘缠枝莲、勾莲牡丹、婴戏、仕女、山水等纹饰,色彩略显深重。
烟壶——官窑器造型仍沿袭乾隆时的式样,但绘工及施彩均显粗率。如官窑款的紫地开光灵芝天竺图案(此图案自雍正开始,乾隆、嘉庆时较多用)的粉彩器,工艺虽然比乾隆时的逊色。民窑器物更显粗俗。其他青花、彩器、素彩釉的各种小件文玩品,皆如此。
茶具——有壶、碗、洗等,以盖碗为多。有嘉庆官窑款的茶壶、盖碗和洗,器上书有乾隆御题烹茶诗。署“嘉庆丁己”(嘉庆二年)的青花器与红彩器,均同于乾隆时同类器。洗有椭圆、海棠、菊辨式,器壁较矮浅,底有四小足。见有青花、紫地和绿地粉彩器:其紫地者开光绘有瓜碟、百子图等,绿地者通常绘葫芦纹饰或开光题诗句等。
食盒——器型较多,盘、碗、杯、碟、池、罐、温锅、勺、匙俱有。胎有厚薄,工艺有精细和粗糙之分,精细的多加金饰,其中以彩器为上。锦纹轧道和器里施绿釉的工艺较乾隆时盛行,并影响到晚清成套的民窑制作。纹饰常绘仕女、花卉、比之后来各朝,制作可谓精细。
雕塑——此时,各种人物抱瓶式香插、太平像及宗法器的瓷雕,与乾隆时大体相同。但民窑的佛像和人物雕塑,卻外形简陋,线条生硬;尤其是观音像,头呈方额,面部失神,施彩浓厚黯涩,工艺粗率,己完全失去了前朝唐英监制时的圆润清秀风采。
镂雕大盘——器型同于乾隆时的折沿大盘,折边处也以镂孔成连环式样;粉彩器常以紫地。绿地绘勾莲纹,底施豆辨绿釉,署红彩篆书官窑款识,制作颇为精细。
fad41d7a1a344fc6867c7a963abb3c1c.jpeg
e2546bfde86940b297d0010a2a4369f1.jpeg
斗彩花卉酒杯,清嘉庆,高4.4cm,口径6cm,足径2.4cm。
杯撇口,深腹,矮圈足。外壁以斗彩为饰,绘山石、兰花等内容。足底署“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这种造型与纹样的小杯是对康熙十二月杯简化的结果,是乾隆朝不再生产十二月杯以后的一种替代品,从嘉庆朝到宣统朝都有烧造,其造型、纹饰大体一样。由于其纹样多为兰花、山石,故也称斗彩兰石酒杯(或盅)
77398fb254f145339e0a68a25a8f504e.jpeg
ba9c392ad99f4c24806f00cd24b41c9c.jpeg
b48661749fe54b6a83a4f3efc0c2bac5.jpeg
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清嘉庆,高25.5cm,口径9.3cm,足径9.4cm。
瓶撇口,束颈,长圆腹渐敛,圈足。肩部对称置红釉描金螭龙耳。瓶外壁主体绘粉彩龙凤穿牡丹花纹,以宝相花纹、如意云头纹、变形仰莲瓣纹为边饰。圈足内施白釉,署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规整,设色艳丽,是一件颇能体现嘉庆官窑粉彩瓷器制作水平的佳作。
三、图案纹饰特征
嘉庆瓷器纹饰,大体沿袭乾隆时期的风格,工笔与写意并用,但总的笔法纤细拘谨,构图刻板。刻、印、划、镂雕、贴塑等工艺技法也同于前朝,但不及前朝的细致工整。此时,除流行夔凤、蝙蝠、瓜蝶绵绵(象征福寿绵长,三叶(福寿三多)、百子龙灯、榴开百子、缠枝莲“寿”、“喜”字等寓意吉祥的纹饰外,还有大量的以凤凰、鸳鸯等表示君臣、父子、夫妇等封建伦理关系的图案。
常见图案纹饰:
云龙、双龙、夔龙、龙凤、夔凤、双凤、云蝠、蝙蝠、狮球、虎、鱼、天鹅、菊花、桃蝠、鸳鸯卧莲、八仙、三星、山水人物、十六子、仕女婴戏、御窑厂全景、瓜蝶、花蝶、三果、寿桃、石榴、葫芦、白竹、菊石、松石、竹石芭蕉、折枝果、百花、灵枝、葡萄、皮球花、荷花、十二花神、十二月花卉、梧桐、牡丹、缠枝牡丹、团菊、团花、云头朵花、折枝花、莲花、云头、冰梅、暗八仙、万寿无疆、佛日常明、福禄寿吉祥语、诗句、梵文、锦纹等。
f40e0760bced4cc6aab3bc1f34659284.jpeg
629ac140cedd48159ac6b557569309f8.jpeg
b3184def970b453b817fa59ab39600cb.jpeg
青花云龙纹螭耳瓶,清嘉庆,高25cm,口径6.5cm,足径7cm。
瓶撇口,直颈,溜肩,长圆腹,圈足。颈的两侧对称置螭耳。内施白釉,外壁绘青花云龙纹,辅以如意云头纹、海水纹、圈点纹等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款。
瓶上的蛟龙体态矫健,穿行在海水上面的火云之中,给人以凶猛剽悍的视觉感受。嘉庆青花的纹饰题材丰富,受乾隆青花的影响甚为明显。绘画技巧上,随形变化,笔法纤细流畅,构图由繁缛逐渐变为疏朗,工笔多于写意。此瓶上龙的形态体现了乾隆朝向嘉庆朝转变时期的装饰风格。
四、各品种特征
青花——与乾隆时类同,青花色泽大部分仍然稳定,但部分器物中己出现暗淡漂浮的现象。纹饰层次欠清晰。釉面稀薄泛青,民窑器更是如此。
青花釉里红——施釉稀薄,釉色灰暗。釉里红色不及乾隆时鲜艳,青花时有晕散。
五彩——有承袭前朝旧制的撇口式五彩凤碗,还有单一的月令花卉杯,一直沿袭制作至清末宣统时期,规格、纹饰各朝均同。
嘉庆官窑抹红地描金五彩婴戏大碗,仅摹仿康熙的五彩器,其造型源于明代正德青花婴戏碗,彩色鲜艳,给画生动,颇似康熙时的同类器,堪称嘉庆五彩仿古精品。
斗彩——见于《清档》记载,又称作“五彩”。其中的花卉扁瓶、瓜蝶罐、鸳鸯碗、宝相花盘、寿桃盘,器型、彩色、图案纹饰等均同于前朝,并沿袭制作至宣统时期。
琺瑯彩——雍正和乾隆时的如意馆精作,此时已经停烧,仅见珊瑚红地琺瑯彩花卉小碗,景德镇所制被称为“洋彩”的一类,有洋黄釉地洋莲碗,开光山水、花卉、三羊开泰的洋彩盘、碗等。
粉彩——嘉庆时,粉彩器仍为主要的品种,并能保持乾隆时的风格。前时多见的“百花不露地”(俗称“万花锦”)装饰仍然采用,并有发展为金地百花的。“万花锦”的器物,见有纸槌瓶、罐、杯、碗等。粉彩的轧道技法,一直沿用至光绪时,以后则少见。轧道的工艺,越来越不及乾隆时精致规整,民窑尤甚。粉彩器里和器底仍多施豆辨绿釉,色泽比乾隆时的逐渐深重,并欠匀净。此外,白地粉彩器较少,一般均带色地,绘工尤显板滞。绘有三叶、佛日常明的碗和八宝杯、盘之类,沿袭制作至光绪时期,它和称作洋彩的洋黄釉地洋莲碗及山水、花卉盘类,都成为传统的品种,规格、纹饰等均同于乾隆时期。
嘉庆以后的瓷器,色彩品种减少,釉面稀薄,不够匀净,彩色厚薄不一。较前时厚者色重;薄者浅淡。
前时大量烧制的冬青釉粉彩器,嘉庆时仅见圆珠形罐。民窑器中,则常见瓜蝶纹的圆形罐和盘、碗等。
单色釉——冬青、红、蓝釉及茶叶末釉、炉钧釉、窑变釉、均与前朝大致相同,茶叶末釉稍欠滋润;器型较前朝的呆滞,其中以绶带葫芦瓶最为典型。
3d556d43cc784087bb9b178c56b10313.jpeg
6c6ea586859e48c9ad58151e2e93d7f4.jpeg
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高28cm,口径3.7cm,足径8.6cm。
瓶口内敛,呈蒜头状,直颈,溜肩,垂腹,圈足外撇。腹部主题图案绘6组折枝花果纹,辅以回纹、缠枝花卉、如意纹、莲瓣纹及海水纹。纹饰布局疏密有致,青花艳丽,画工精细。足内有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优美,纹饰画法与乾隆朝青花蒜头瓶颇为近似,是嘉庆早期青花瓷中的优秀作品。
五、胎釉特征
胎体:
前朝胎体仍和乾隆时相近,器型制作规整;尤其是民窑圆器,常常与乾隆时的同类器相混。嘉庆后期,胎体渐趋粗糙,厚薄均有,薄胎器的质量则同于道光时期,以指轻叩,其声脆靈响亮。
釉面:
嘉庆前朝釉面,仍能保持乾隆时的细润特点。但小件器物较之乾隆时己有显著区别,施釉稀薄,釉面泛青,光润不足,常有波浪现象。
六、鉴定要点
1.早期制作接近乾隆时风貌,故有“乾、嘉窑”之论;晚期作品见拙,故又有“嘉、道窑”之说。
2.青花色调大多稳定,同于乾隆时期;少数出现黑暗、浅淡和漂浮的色泽。
3.器型、胎与釉等虽不如乾隆时规矩,但基本上保持着前朝的制作水平。从整个时期的瓷器制作水准来看,早期器物较为精细,远胜于晚期的制作;晚期则工艺低下,近似道光粗率笨拙的风格。
4、彩器的豆辨绿釉,明显不及乾隆时光润,色深而不匀。乾隆时釉面中匀净的小皱纹,至此时日渐消失。
5.对于乾隆或嘉庆时期的一些无款的颇有争议的民窑器物,在断代时都应慎之又慎,多作对比和反复详察。
6.官窑款识仍然规范;民窑草率款识渐多,还有写半边字的现象。


icon_Link.png
icon_Space.png
icon_Weibo.png
icon_Wechat.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9

帖子

54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 03: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详解嘉庆道光瓷器的种种特点
嘉庆、道光时期瓷器鉴定要领
1、嘉、道时期资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胎骨较前朝略厚。从道光时起,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2、瓷器釉质变粗,釉面上普遍出现了“细桔皮釉”及 轻微的“波浪釉”。臼釉的颜色还是白中闪青色,但洁白程度不如乾隆时期,后来逐渐变灰色。趴在豆青青花瓷器中,有堆粉青花,俗称“青花堆粉”或“青花加白”,烧制方法是,先在青花下面胎骨上, 按花纹图案的大致形状施以一层白粉料质,然后再在白粉上面绘以青花花纹图案,最后施釉烧制。堆粉青花的纹饰凸起,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具有立体感。这种堆粉青花最早始于康熙时期,到雍正、乾隆时有烧制,但数量不多,而到嘉、道时期才比较盛行。

b59bfaa185b4115eb8bf_size30_w130_h142.png

3、花纹装饰仍以绘画为主,但保留了乾隆时期的遗风。绘画平整、细致,所绘纹饰不如乾隆时生动活泼,成为比较死板的图案式,写意画较少。道光日才能将名人书画摹入瓷杯上,一方寸能画出五、六个人物形象,眉目如生,工致殊绝。
4、绘画题材主要有:云龙、云凤、龙凤、三羊、狮球、花鸟、花蝶、草虫、花卉、四季花(壮丹、荷花、菊花、梅花) 三果、勾连、山水、人物(八仙、仕女、天河配、婴戏图)、风景(庐山十景、西湖十景、燕京十景),以及喜字、寿字、御句诗等多种文字装饰。
5、喜字常常是与青花淡描装饰在一件器物上。这种青花谈描双喜字的纹饰最初是从乾隆时开始出现的,到嘉道时期才逐渐多起来。
6、在嘉、道时期,凸雕的铁花纹饰开始多了,虽然在乾隆时已出现,但数很少。这种铁花纹饰,一般都装饰在哥瓷器物的口、耳、腰等部位上,俗称“哥瓷铁花”。

47aed38cae81015bd34e_size16_w76_h126.png

7、属于影地绘画、移地轧道、彩地开光、绿里底及耳饰等,在乾隆时比较时兴的多种形式的瓷器花纹装饰方法,到嘉、道时,更加普遍应用。
8、器物造型发生了一些变化,属于盘、碗类器物增多。属于瓶、尊等大型立体器物比较少了。此时出现了葵花口、四方口、六方口、八方口等形式。
9、由道光时开始出现了作为陪嫁用的五件一套的器物、(即一件瓶、两件将军罐、两件花觚)俗称“五大件”。
10、嘉庆、道光款识形式;①官窑年款是“大清×× 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也有“××年制”四字图章款,楷书年款较少。②民窑器物,多数无款,书写年款的只是极少数。其形式为“大清××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或“× ×年制”四字楷书款。③慎德堂为道光窑,以三字直款为佳。皆为抹红楷款,亦有金款。民窑还盛行家藏款,有“退思堂”,“行有恒堂”,多数为青花、红彩楷书款。④嘉、道时期还盛行仿制成化时期的年款。在一些器物底部刻划 “成化年制”的“豆于款”(即刻划年款后,用酱釉施在款上,形如豆干状),在哥瓷铁花器物上,多是这种“豆干”款识。
嘉庆时期瓷器的认识
(1796—1820年)
一、嘉庆时期瓷器的概况
    嘉庆一朝,景德镇御窑厂己无专司其事的督陶官。由地方官兼管,瓷器的制作上处于因循守旧的状态。乾隆皇帝虽然已经逊位,但仍以“太上皇”的地位威懾朝政。因而,嘉庆初年御窑厂的烧制不过是乾隆瓷的延续;其造型式样。图案等,均因袭前朝旧制,不敢僭越,因而有“乾、嘉窑”之说,而品种和数量卻己远远不及乾隆盛世。嘉庆晚期瓷艺渐趋低下,没有什么突出的创新之作。


e477b2bb9c674a4d0c3f_size19_w77_h139.png


e44165f1f29972ee3790_size18_w71_h132.png


6c5b10c45c8d8e39abec_size23_w141_h128.png


44cf29aca608ff5cfa67_size18_w75_h147.png

嘉庆瓷器的造型,较前朝无人的变化,如官窑中的玉壶春瓶、蒜头瓶、赏瓶、灯笼樽、石榴樽、多穆壶、月牙罐等,几乎与乾隆同类品一样,不看款识就难以区分。有的粉彩器上,甚至仍写乾隆御题诗句。前时所盛行的双耳瓶、各式壁瓶、方胜式瓶、人抱瓶、香插等,此时仍在烧制。祭、法、供器类亦多,以后则少见。一些精细的作品仍具乾隆时的规范;后期的器型,则相形见绌。乾隆时期独创的一类奇巧华丽的观赏品,如昙花一现,至嘉关时已经极为少见。但传统类及前时创烧的新品种卻基本延续下来,其胎釉和青花、粉彩的色调及一色釉品种,大都仍保持着乾隆时的风貌。乾隆时常见的广彩、各种色地及轧道工艺的粉彩和瓶、樽类颈部加耳装饰,嘉庆时依然流行。粉彩中的百花铺地器仍保持着昔日的风貌。官、民有各型的餐具类和盖碗、茶具类,也大量烧造,并成为晚清时的主要品种。外销瓷的汤罐、温盘、面盆、盖盒等,较雍正、乾隆时为多。汝、官、哥类仿古品种仍有烧制,但较之昔日宏伟的场面和规模,己不可同日而语。

4a6079e0c976de5e2c6a_size9_w94_h94.png

    官窑器中出现帽筒,渐次取代了以前的圆球形带座帽架,有的器身还有镂孔装饰。此类器,延续制作至晚清、民国时期。官窑五彩器中仅保存下传统的龙凤碗和月令花卉杯。这时开始大量烧制的薄胎盘、碗、杯、碟类。胎体轻薄,绘工细腻,纹饰以名胜天然景物为主。如“西湖十景”、“长江十景”、“洞庭十景”等等;也有的绘耕织图和九狮图。前朝士大夫阶层所喜好的小文玩类,如文具小九件及扳指、鼻烟壶等,此时仍然大量制作,十分流行。
    嘉庆早期官窑器虽少。卻较为精致,大器也很规整,与乾隆器相同。民窑器则相差很远,至于小件器中的瓶、罐、盘、碗和文具类,有的还能细致如前。因嘉庆后期的风格道光时的风格相近,故而传统的习惯上又有“嘉、道窑”之说。
此时,盛行各种堂名款识,并影响到以后的制瓷署款。它们多见于文具、餐具、祭器之类。
二、造型特征
    嘉庆时期瓷器的造型,基本沿袭乾隆一朝,无甚创新之作。其前朝的风格接近于乾隆时期,如官窑的粉彩仕女歌舞或进宝图大瓶、粉彩撇口瓶、双耳瓶、盖碗、海棠洗、青花或绿地粉彩开光的茶壶等,其器型、纹饰、色彩均与乾隆同类器极为相近,但从总体上看,工艺技巧己经见拙,造型不及前时秀美与比例协调。后期器物的纹饰,如纹彩九龙纹、狮纹与青花寿鸟朝凤、丹凤朝阳、凸花狮球等,风格又与以后道光时期类同。人物图案的圆器类,器型歪斜,工艺欠精,彩料粗糙,色调漂浮,纹饰更是尤如贴花般呆滞。
    器型选例:
    帽筒——呈圆柱形高筒状,官窑器有黄地云龙镂孔装饰,器里和底部施有绿釉。清代帽筒最早见于此时,以后延续至民国时(民国时作为民间的陈设物,大都是成对烧制)。
    面盆——器壁较康熙、乾隆时的平底折沿式浅盆略有增高,也有的同于乾隆时较高的收底式;以后乃至清末,皆按此较高器型制作。器种有粉彩器,常绘缠枝莲、勾莲牡丹、婴戏、仕女、山水等纹饰,色彩略显深重。
    烟壶——官窑器造型仍沿袭乾隆时的式样,但绘工及施彩均显粗率。如官窑款的紫地开光灵芝天竺图案(此图案自雍正开始,乾隆、嘉庆时较多用)的粉彩器,工艺虽然比乾隆时的逊色。民窑器物更显粗俗。其他青花、彩器、素彩釉的各种小件文玩品,皆如此。
    茶具——有壶、碗、洗等,以盖碗为多。有嘉庆官窑款的茶壶、盖碗和洗,器上书有乾隆御题烹茶诗。署“嘉庆丁己”(嘉庆二年)的青花器与红彩器,均同于乾隆时同类器。洗有椭圆、海棠、菊辨式,器壁较矮浅,底有四小足。见有青花、紫地和绿地粉彩器:其紫地者开光绘有瓜碟、百子图等,绿地者通常绘葫芦纹饰或开光题诗句等。
    食盒——器型较多,盘、碗、杯、碟、池、罐、温锅、勺、匙俱有。胎有厚薄,工艺有精细和粗糙之分,精细的多加金饰,其中以彩器为上。锦纹轧道和器里施绿釉的工艺较乾隆时盛行,并影响到晚清成套的民窑制作。纹饰常绘仕女、花卉、比之后来各朝,制作可谓精细。
    雕塑——此时,各种人物抱瓶式香插、太平像及宗法器的瓷雕,与乾隆时大体相同。但民窑的佛像和人物雕塑,卻外形简陋,线条生硬;尤其是观音像,头呈方额,面部失神,施彩浓厚黯涩,工艺粗率,己完全失去了前朝唐英监制时的圆润清秀风采。
    镂雕大盘——器型同于乾隆时的折沿大盘,折边处也以镂孔成连环式样;粉彩器常以紫地。绿地绘勾莲纹,底施豆辨绿釉,署红彩篆书官窑款识,制作颇为精细。
三、图案纹饰特征
    嘉庆瓷器纹饰,大体沿袭乾隆时期的风格,工笔与写意并用,但总的笔法纤细拘谨,构图刻板。刻、印、划、镂雕、贴塑等工艺技法也同于前朝,但不及前朝的细致工整。此时,除流行夔凤、蝙蝠、瓜蝶绵绵(象征福寿绵长,三叶(福寿三多)、百子龙灯、榴开百子、缠枝莲“寿”、“喜”字等寓意吉祥的纹饰外,还有大量的以凤凰、鸳鸯等表示君臣、父子、夫妇等封建伦理关系的图案。
    常见图案纹饰:
    云龙、双龙、夔龙、龙凤、夔凤、双凤、云蝠、蝙蝠、狮球、虎、鱼、天鹅、菊花、桃蝠、鸳鸯卧莲、八仙、三星、山水人物、十六子、仕女婴戏、御窑厂全景、瓜蝶、花蝶、三果、寿桃、石榴、葫芦、白竹、菊石、松石、竹石芭蕉、折枝果、百花、灵枝、葡萄、皮球花、荷花、十二花神、十二月花卉、梧桐、牡丹、缠枝牡丹、团菊、团花、云头朵花、折枝花、莲花、云头、冰梅、暗八仙、万寿无疆、佛日常明、福禄寿吉祥语、诗句、梵文、锦纹等。
四、各品种特征
    青花——与乾隆时类同,青花色泽大部分仍然稳定,但部分器物中己出现暗淡漂浮的现象。纹饰层次欠清晰。釉面稀薄泛青,民窑器更是如此。
青花釉里红——施釉稀薄,釉色灰暗。釉里红色不及乾隆时鲜艳,青花时有晕散。
    五彩——有承袭前朝旧制的撇口式五彩凤碗,还有单一的月令花卉杯,一直沿袭制作至清末宣统时期,规格、纹饰各朝均同。
嘉庆官窑抹红地描金五彩婴戏大碗,仅摹仿康熙的五彩器,其造型源于明代正德青花婴戏碗,彩色鲜艳,给画生动,颇似康熙时的同类器,堪称嘉庆五彩仿古精品。
    斗彩——见于《清档》记载,又称作“五彩”。其中的花卉扁瓶、瓜蝶罐、鸳鸯碗、宝相花盘、寿桃盘,器型、彩色、图案纹饰等均同于前朝,并沿袭制作至宣统时期。
    琺瑯彩——雍正和乾隆时的如意馆精作,此时已经停烧,仅见珊瑚红地琺瑯彩花卉小碗,景德镇所制被称为“洋彩”的一类,有洋黄釉地洋莲碗,开光山水、花卉、三羊开泰的洋彩盘、碗等。
    粉彩——嘉庆时,粉彩器仍为主要的品种,并能保持乾隆时的风格。前时多见的“百花不露地”(俗称“万花锦”)装饰仍然采用,并有发展为金地百花的。“万花锦”的器物,见有纸槌瓶、罐、杯、碗等。粉彩的轧道技法,一直沿用至光绪时,以后则少见。轧道的工艺,越来越不及乾隆时精致规整,民窑尤甚。粉彩器里和器底仍多施豆辨绿釉,色泽比乾隆时的逐渐深重,并欠匀净。此外,白地粉彩器较少,一般均带色地,绘工尤显板滞。绘有三叶、佛日常明的碗和八宝杯、盘之类,沿袭制作至光绪时期,它和称作洋彩的洋黄釉地洋莲碗及山水、花卉盘类,都成为传统的品种,规格、纹饰等均同于乾隆时期。
    嘉庆以后的瓷器,色彩品种减少,釉面稀薄,不够匀净,彩色厚薄不一。较前时厚者色重;薄者浅淡。
    前时大量烧制的冬青釉粉彩器,嘉庆时仅见圆珠形罐。民窑器中,则常见瓜蝶纹的圆形罐和盘、碗等。
单色釉——冬青、红、蓝釉及茶叶末釉、炉钧釉、窑变釉、均与前朝大致相同,茶叶末釉稍欠滋润;器型较前朝的呆滞,其中以绶带葫芦瓶最为典型。
五、胎釉特征
    胎体:
    前朝胎体仍和乾隆时相近,器型制作规整;尤其是民窑圆器,常常与乾隆时的同类器相混。嘉庆后期,胎体渐趋粗糙,厚薄均有,薄胎器的质量则同于道光时期,以指轻叩,其声脆靈响亮。
    釉面:
    嘉庆前朝釉面,仍能保持乾隆时的细润特点。但小件器物较之乾隆时己有显著区别,施釉稀薄,釉面泛青,光润不足,常有波浪现象。
六、鉴定要点
    1.早期制作接近乾隆时风貌,故有“乾、嘉窑”之论;晚期作品见拙,故又有“嘉、道窑”之说。
    2.青花色调大多稳定,同于乾隆时期;少数出现黑暗、浅淡和漂浮的色泽。
    3.器型、胎与釉等虽不如乾隆时规矩,但基本上保持着前朝的制作水平。从整个时期的瓷器制作水准来看,早期器物较为精细,远胜于晚期的制作;晚期则工艺低下,近似道光粗率笨拙的风格。
    4、彩器的豆辨绿釉,明显不及乾隆时光润,色深而不匀。乾隆时釉面中匀净的小皱纹,至此时日渐消失。
    5.对于乾隆或嘉庆时期的一些无款的颇有争议的民窑器物,在断代时都应慎之又慎,多作对比和反复详察。
    6.官窑款识仍然规范;民窑草率款识渐多,还有写半边字的现象。
道光时期瓷器的认识
(1821—1850年)
一、道光时期瓷器的概况
道光二十一年(1840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从此中国社会进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时期。随着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经济的解体和门户和对外开放,清王朝国势衰颓,民力耗竭。
此时,景德镇的瓷业和前时相比,生产规模缩小,官、民窑的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前时一代辈出的优秀工匠及制瓷艺术家们已经先后故去,御窑厂处于人才匮乏和青黄不接的境况中。因而,除沿袭嘉庆时时的一些品种的制作遗风外,其他各类品种工艺水平低下,一朝不如一朝。故每提及清代嘉庆、道光、咸丰时期的瓷艺,犹如论述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一样,其社会状况和制瓷水平都是每况愈下,由盛世的高峰滑向衰败的低谷。
据《清档》记载,此时的官窑器仍在烧造,所需费用仍同乾隆、嘉庆时一样,统由九江关的税银中报销。
道光一朝造型的时代风格较为明显。早期的器型有的仍能保持嘉庆时的风格;之后经三十年的演变,渐由规整趋向笨拙;乃至后来的咸丰朝,厚笨特点更为突出,因而道光、咸丰两朝的瓷器有其相同的特征,如器物的外形线条折角处多显得板滞生硬,远不及雍正和乾隆时的秀美圆润。自嘉庆后期始,胎质日益粗松,同品种的胎体与前时相比,由于密度小而重量显轻,道光时更甚,琢器的胎体多数较厚笨,民窑尤为突出。但民窑中,也不乏大量的胎质细白,制作规整,口沿稍薄的薄胎圆器。
釉面最显著的特点是,施釉不匀,釉表有明显的的水波纹样的折皱,俗称“波浪釉”;釉面薄,白而泛松,无莹润感。
故宫博物院藏有署“退思堂制”款的红彩小碗,制作于道光二十九年,碗外壁楷书题写“戒烟歌”,落款“德斋主人”。文辞通俗,是研究当时社会状况颇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此时,瓷器的图案纹饰,深受以封建统治者为代表的及享乐风气的影响,过去少见的斗鸡戏狗及鸽子、鹦鹉、猫、狗、蝈蝈、蟋蟀等图案,在官、民窑的器物上较多地作为主题纹饰出现。被称为“探花及第”的由各种彩蝶等昆虫组成的纹饰,绘制得极为生动细致。由此此时嗜好鼻烟的人增多,鼻烟壶的制作较前朝更为流行,造型也更为多样;有的呈蛋形或豆角、茄子等蔬菜形状,也有的雕镂出大狮、小狮精细图案;还有的按雍正鼻烟壶的模样仿造的青花、粉彩器,亦署“雍正年制”的款识,但器身较雍正、乾隆时的膨鼓。以历史人物为主题的绘画,常配以诗句和说明。“无双谱”的新颖书画,此时尤为风行;乾隆时己有的天仙配、丰登年景、婴戏爆竹及葡萄等图案,此时也有较多的绘制。画面人物,多着清装,绘画的风格,深受当时仕女画家金廷標、费丹旭等人的影响。乾隆、嘉庆以来士大夫阶层中所崛起的金石文物考据风气,对制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秦砖汉瓦、金石文字、博古、印谱、故纸残卷等图案,随炎盛行起来,此时饮茶也成一种嗜好而风行于世,从精致和各式盖碗、茶壶、茶盘、茶托等大量传世茶具上,便可窥见一斑。传世较多的一类薄胎粉彩花口什锦盘、碗,绘有“西湖十景”与花卉等图案,制作精细,是道光朝典型的品种。前时多见有贯耳瓶、赏瓶、花盆、鱼缸、盖罐、帽筒、花果形食盒等,亦流传甚广。民窑中还常见一种冬瓜罐,有青花、豆青釉青花、粉彩、一色釉等品种。小文玩类仍在制作,但工艺己远不及前时考究,造型板滞,胎体厚实,轻薄的极少。
道光时烧制的名为“宣窑”、“宣青”的青花器,在《清档》中有所记载,但从大量的传世品来看,道光官窑仿宣德青花器的制作,比之宣德器相去甚远,徒有虚名而己。其他类型有青花器。釉里红器,也都是器型拙笨,色泽漂浮。
道光时远有很多专仿雍正的粉彩、斗彩、墨彩、白地油红彩描金器和仿乾隆的青花器等,但较之雍正、乾隆器釉质粗松,色泽浅淡。喜用紫色(雪青色),为道光和咸丰时粉彩器共同的时代风尚。窑变釉尚觉鲜亮,边角处仍呈现蓝、绿、月白等色彩,釉表常有明显的棕眼,釉汁垂流现象严重。民窑器底足常与窑具粘边,留有粘痕,并不加修饰,而多涂施以酱黄釉;有的则涂白釉。
二、造型特征
道光时期,瓷器制作工艺欠精,器型笨拙,造型风格与后来的咸丰一朝十分接近。
器型选例:
绶带葫芦——小口长颈,垂圆腹,对称扁圆绶带形耳,弯曲弧度较大。此种造型,清代自雍正绐,器形隽秀,乾隆时较渐规范;道光时则胎厚体重,形象见拙。多见茶叶末釉品种,釉面枯涩粗糙。
石榴樽——花口折沿,短颈圆腹下收,撇足高深。与乾隆、嘉庆时的同类器相比较,显得厚重而粗笨。釉面品种以窑变釉为主。
盆——椭圆形,撇口,器壁下收,圈足。胎厚质松。粉白色釉面,呈起伏不平的波浪状。青花色泽清淡而新鲜,纹饰较呆板,多绘凤凰牡丹。粉彩带奁花盆,较前朝胎厚体重。
洗——有椭圆、方形、瓜形、佛手形、蝴蝶形、凸字形方形等多种样式。胎体厚重笨拙。品种有粉彩、豆青釉、蓝釉描金等。多以折枝花、蝴蝶、人物故事为饰。一色釉器施釉较厚,色泽浓重。
盖碗——盖合于撇口内,器壁下收,圈足。胎薄体轻,釉质松软。品种以粉彩为主,多绘花草虫蝶。
缸——自嘉庆以后,属于大器类的大瓶,鱼缸、花盆尤多,其造型明显见拙,胎体轻薄或厚重不等,品种有青花、五彩、粉彩、白釉、蓝釉等。
三、图案纹饰特征
道光时期瓷器上的纹饰绘画受当时画家画风的影响,纹饰线条纤细,画意板滞,人物有形无神。
常见图案纹饰:
云龙、团龙、龙凤、云凤、夔凤、花蝶、瓜蝶、凤凰、牡丹、花鸟、鱼藻、三羊、鸡、鸽、狗、猫、蝈蝈、蟋蟀、缠枝莲边“喜”或“寿”字、菊花、葡萄、石榴、佛手、三叶、樱桃、梅花、三友、白菜、四季花、灵芝、西湖十景、庐山十景、羊城八景、婴戏、年景、丰登、夜宴、西厢、七夕会、仕女歌舞、八仙、十二月花神、博古、八宝、八卦、秦砖汉瓦、金石文字、喜、吉、寿、万寿无疆、“星月皎洁,银河在天”等等。
四、各品种特征
青花——前朝色调与嘉庆时期相近,蓝色虽不甚鲜亮,卻淡雅宜人,呈色较稳定,无凝聚斑点和晕散现象。后期的青花色调,有的不够深沉而有漂浮感,这是由于胎质疏松与釉面结合不紧密所致。常见器有灯笼樽、赏瓶、玉壶春瓶、胆瓶、葫芦瓶、梅瓶、花盆、罐、鱼缸、鼎炉、花觚、洗、烟壶、盘、碗等.
釉里红——此时常见绘团凤纹的碗,釉面不平,呈波浪状,色调浅淡而不匀。
五彩——与嘉庆时的器型和色调基本一致。见有传统的龙凤纹碗、杯。
粉彩——粉彩色泽不及乾隆时鲜艳,色地彩色较重,一般彩色淡浅,绘画因袭传统的纹样,如三秋、石榴、过枝梅、桃花、博古、年景、歌舞仕女、三星、八仙等,图案呆滞、人物有形无神。但有姓名小传的“无双谱”人物及虫草图案等,绘得颇为精细;民窑中亦有精品。
署“慎德堂”款(慎德款为圆明园内道光皇帝的行宫)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御用品,工艺制作相当精细。见有天竺灵仙双耳瓶及山水人物瓶、八仙瓶、博古瓶、年景瓶、梅雀瓶、八卦风筝瓶、红鱼绿藻天球瓶、三羊花盆、三叶碗、十二花神杯等。署有其他名款的器物亦很精致,如“巨德堂”罐、盖碗、烟壶、水盛、花盆、鱼缸等,道光官窑款的粉彩开光七夕图碗,民国时有仿品,但仿品胎薄,彩与青花色淡。
黄釉地粉彩——有琺瑯彩的效果。见有黄釉地红彩婴戏百子穿带花瓶。
红彩——色调红中泛黑,表面不甚光亮,施彩较薄。多绘缠枝莲托“喜”字与桃蝠纹饰,图案板滞。也有的以红彩为地,留出白色竹子、缠枝菊纹(此为雍正至宣统的传统品种)。造型有各式瓶、罐、五供和盘、碗等。民窑造型品种繁多,如瓶、樽、罐、盖碗、盖缸、盘、碗等,釉面多显波浪纹,绘画内容以缠枝莲、三果、花卉等图案为主。
墨彩——常见有盘和套杯一类,仿效雍正时墨彩,色彩极淡。但其胎釉都显疏松,不及雍正时细润紧密;器足处理不规整。
绿彩——清代传统的绿彩云龙八宝盖罐,自康熙时开始烧制,乾隆和嘉庆时最为多见;此时仍在烧造,但器型略有差异,不及前时秀美;胎体显得厚拙;绿色较浓深。道光之后这一品种不再制作。
紫彩——道光、咸丰时期,紫彩常大面积地施用于粉彩之中,用于树木和灵芝等图案。其色泽与以前的那种茄皮紫色不同,近似藕荷,通常又称作雪青色。
金彩——此时,各种色釉地饰金彩较为普遍,常能见到在霁蓝釉、冬青釉瓶、罐、方格洗上描绘金彩缠枝莲加“喜”、“寿”字等吉祥内容的纹饰,布局繁密,金色不及前时光亮夺目。酱釉金彩见有提梁壶、端把壶等。精致的粉彩纹饰也加绘金彩,还有以金彩涂釉的蓝料彩杯。
黄釉绿花——见有绘云龙、桃、鸟、枝花、“寿”字的盘、碗。此为清代历朝传统的器物,造型、纹饰大体一致,唯此时的胎体较厚。
三彩——传统的黄绿紫三彩器虽仍在制作,但胎质己远不及康熙时细密坚硬,器壁亦有薄厚不匀的弊病。见有黄地三彩团龙凤象耳瓶和传统的盘、碟等器,其中瓶、罐类施彩常夹雪青(藕荷)或青金蓝色。
仿洋彩——是类似琺瑯彩的粉彩器(乾隆时称为“洋黄”)。代表器物有外壁黄釉地凸花,内心饰粉彩三桃的大碗和黄釉地绘洋莲纹碗及红地黄料彩开光碗。
斗彩——色调与乾隆、嘉庆时相仿,略见浓深。器型有墩式碗、折腰碗及一般碗、盘等,与前朝相比,造型明显笨拙,胎厚釉松。此时还有斗彩加绘粉彩的太白醉酒纹笔筒。现今台湾有仿道光的斗彩鸳鸯莲碗,极为工细,但釉面过青。
红釉——色泽多不及雍正、乾隆时鲜艳明亮,因釉料配制成分比例虽以掌握,红釉器出窑后常泛灰黑色。釉面虽肥厚,但有疏松感。常见器有天球瓶、双耳瓶、盖罐、盘、碗等。
黄釉——清代各朝黄釉器的釉面色泽,深浅大体相似,装饰有光素与暗刻龙纹、团花等,道光时亦然。常见器有兽耳樽、大碗、盘、碗、杯类。清代晚期道光之后几朝的黄釉器物,在造型上虽略有差异,但主要仍凭款识区分年代。此时的蛋黄色釉较前略厚。
天蓝釉——与乾隆时大体相同,只是胎体笨重,釉面显厚,器型有三孔葫芦、方形井字格洗和葵花平盖方盒等等。
蓝釉——道光蓝釉釉面虽然肥厚,但不鲜艳。由于其色泽的浓淡各不相同,釉色的名称又可细分为霁蓝(天青)、浅蓝、砖蓝。常见器物有天球瓶、象耳方瓶、凤耳瓶、赏瓶及盘、碗等。
冬青釉——釉面肥厚,但不及前时细润光亮,色泽往往不匀,深色的较为常见。器型有双耳瓶、月牙耳罐、盖罐、盘、碗等。
豆青加粉——在素胎是以白粉堆凸起白花纹样,用青花勾描出纹饰廓线,再整体满施豆青色釉,乍看虽具有仿康熙、乾隆同类器的效果,但细察便觉胎釉疏松,纹饰运笔纤腻,青花色泽较前浅淡,白粉部釉面易于破泡。此类三星人、博古方瓶和人物盖罐等多为民窑器,官窑器少见。
茶叶末釉——釉质疏松,釉面有细小桔皮纹,不及乾隆时细润。底足胎釉相接处无乾隆时的小锯齿纹,传统的绶带葫芦瓶、纸槌瓶、造型较前朝笨拙,胎体厚重。
仿汝釉——与嘉庆器型相近,但釉面显厚,开细碎片纹的不多。四方倭角瓶(又称八方一统瓶)的釉面之中,常见有雪花一样的斑片,当时火候不足所致。
仿官釉——造型不及乾隆时秀丽,釉面虽厚,但无慎密感。常见器有琮式瓶、贯耳瓶、穿带瓶、三孔葫芦、葵口碗等。
仿哥釉——釉面肥厚松软并多开片呈灰白色,器型有:四方琮式瓶、海棠式瓶、狮耳或象耳方瓶、葵口樽、花盆、水盛、笔洗等。官窑器中除署本朝年款外,还有署“成化年制”和“雍正年制”的款识,也有无款器。器口涂施黑釉的,胎为白色,足部处理较粗。
仿定釉——胎薄体轻,釉面莹白光润。虽为仿定,但不像定窑器,不妨称之为白釉暗花器。器型有凸花瓶、刻花云龙胆瓶、水盛、印盒之类;底部或篆刻道光官款,或以青花书“洪武年制”、“成化年制”、“雍正年制”。
窑变釉——《清档》中记载的道光窑变釉,名为钧釉,实为仿钧。此时的釉面玻璃质感强,呈红紫色,仍能出现蓝及月白色的垂流条纹。官窑所制传统的杏圆贯耳穿带方瓶、云耳瓶和石榴樽等,仍能追步前朝制作水平。
炉钧釉——早期的釉面尚能保持前朝的风貌;中期以后的釉面不再出现乾隆时那种蓝、绿、月白交错组成的条纹斑片,而仅有浅绿和蓝色中杂以紫色的圆点。见有灯笼樽、水盛、印盒等器。
五、胎釉特征
胎体:
胎有薄厚之分。厚胎的多为琢器类,器壁常薄厚不匀,有粗笨感;薄胎的以圆器为主,胎质较为细白。民窑中的薄胎盘、碗粗,胎虽很薄,但质地疏松,以指轻叩无坚致声音。晚清的此类器物,率皆如此。
釉面:
道光瓷的釉面,除少数泛青色外,大都粉白松弛,呈现出起伏不平的水波纹,被称为“波浪釉”(俗称“浪荡釉”)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此种现象自乾隆晚期开始出现,道光时最为突出。釉面有的有小皱纹,有的较为平整。
六、鉴定要点
1.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笨拙。
2.胎体粗松,厚薄不匀,官窑器足脊多不整齐。
3.釉面多较稀薄,亦有肥厚的,与胎体结合不紧;普遍具有“波浪釉”的时代特征。
4.民窑纹饰以写意画为主,官窑器以图案画为多,画意刻板呆滞,中期以后更为突出;反映祝寿、喜庆及玩物享乐之类内容的画面,此时出现较多。
5.以“慎德堂制”款为代表的堂名款极为盛行,就当时水平而论,制作堪称精致。
什么是收藏?“收”的是朋友,“藏”的是友谊。什么是玩藏?“玩”的是东西,“藏”的是心态。玩玉说简单,其实也不简单,简单与否往往在乎一心。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富。不懂装懂者丑,强为人师者陋,心怀嫉妒者坏,冒充高深者庸,呵呵一笑者高。寻一件精品,得一世情缘。乐哉!收藏古玩决不能盲目行事。作为收藏者,一定要虚心好学,通过书籍、网络等全方位地了解收藏,向有实践经验的“泉友”求教,提高自身鉴别的能力。收藏者一定要“量入为出”,不要把收藏当做发财的捷径。“收藏有风险”,要以积蓄的多少来决定收藏的层次。要享受收藏的过程,培养正确的收藏心态。 “玩”是收藏的最好心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7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9
发表于 2022-8-18 15: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ming 于 2022-8-19 19:58 编辑

世界真的很小,好像一转身,就不知道会遇见谁;世界真的很大,好像一转身,就不知道谁会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4-19 18:28 , Processed in 0.076328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