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1|回复: 0

充满神秘感的殷商王朝

[复制链接]

52

主题

79

帖子

54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7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14: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殷商王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二个世袭制朝代。然而,商朝是否真的存在过?为何瞬间灭亡?灭亡后其后代又将何去何从呢?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能为我们还原这段历史,解开重重迷雾吗?
商朝历史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世袭制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共历500余年,传17世31王。商朝建立后,国都频繁迁移,至盘庚(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夏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桀非常残暴,百姓不堪忍受。“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为改变日益衰败的局面,桀对内加强统治,对外以武力镇压异己,斩杀黎民如砍伐草木一般。但采取高压手段不仅不能达到加强统治的目的,反而加剧了人民对他的痛恨和反抗。为了转移人们的不满,也为了掠夺财富、奴隶与美女,他还不断地对其他部落进行征伐。这引起了各部落的不满和反抗,夏王朝的统治便处于严重的内外交困之中。
商灭夏之前是商朝东边的一个方国,夏朝衰微之际,它日渐强盛。商族首领成汤勤政薄敛、体恤民情,不仅得到族内的拥护和支持,也使得周边的夏人及其他方国人民的向往,形成了“汤修德,诸侯皆归商”的局面,经过11次战争,成汤以德立威、厉兵秣马,使临近部落纷纷归附,夏王朝陷入空前孤立的状态中。
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今山西夏县之西)一战,打败夏朝军队,至此,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西南三十五里)。
商朝建立以后,为抵御黄河下游严重的水患,同时也因统治阶层内部的频繁斗争而屡次迁都。到第二十位君主盘庚时,商王朝迁都于殷,都城稳定下来,王室内部的矛盾也得到了缓解,从此,商朝逐渐强盛起来。之后,商王朝又迎来武丁盛世的到来。武丁即位后,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他四处征伐,对周围的鬼方土方羌方等方国进行征讨,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也捉获了大量俘虏。武丁时期的文化遗存也相当丰富,宫殿、墓葬、作坊等遗迹都有发现,出现了司母戊方鼎偶方彝三联甗这样的重器。这说明,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已有了突破性进展,铜、铅、锡合金技术出现了,分铸技术已被广泛运用,青铜器生产数量大增。中国的青铜时代进入繁荣时期。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特别是帝乙帝辛(商朝第三十、三十一任君主)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东南诸侯愤而反叛。帝辛(商纣王)时期,商王向东征讨莱夷,向南攻打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长江流域,但连年的征战,也极大地消耗了商朝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起兵,在牧野(今河南新乡))与商激战,仓促间,商纣王以奴隶抵御强敌,自然毫无战斗力,牧野一战,商军大败,帝辛逃到鹿台商纣王所建之宫苑建筑),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周王朝代之而起。
v2-4f9618814c30bfc0eeeaf886ec4e0183_720w.jpg
图:殷商世系
商朝是否存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夏商两朝的存在只被国内史学家所承认,国际上始终有一定数量的学者对中国到底有没有夏商时代持怀疑态度,这种分歧一直持续到建国后。随着殷商考古的不断进展,中国古代存在商王朝最终为国际社会所承认。
为什么之前说夏商两朝不存在呢?主要在于考古资料的缺失。西方人在研究他们的早期历史时,主要基于考古资料,他们“宁可信其无”也不愿在没有充分资料的实证下轻易得出任何结论。而中国人的史学观念则正好相反,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关于夏商两朝的历史记载皆源于《史记》等史学著作,但司马迁写史记时已离夏、商两代千年有余,缺乏第一手的文字记载,也没有考古资料作为原始证据,因此,西方人对夏商两朝的存在一直持质疑态度。
20世纪初,殷墟遗址被发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都城建筑遗迹,出土了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产,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文明,从而确定了殷商时代作为信史的事实。甲骨文中提及的商代先王的世系和《史记·殷本纪》中的记载基本一致,使得商朝的存在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现在已经没有学者再对商王朝的存在问题持怀疑的态度了。
v2-e2ae245511129aa5f03a3bddcc32d49c_720w.jpg
图:殷墟出土甲骨
商朝灭亡的原因
大多数人对商朝灭亡的认识来自于《封神榜》这部著作和相关影视剧,认为商朝灭亡的原因与中国古代史上其他朝代一样,为末代帝王的暴政和昏庸。商纣王最主要的罪过就是宠妲己,杀忠臣,好杀戮,果真如此吗?
1.是否真有妲己其人?
关于妲己其人,大都来源于《竹书纪年》、《尚书》、《国语》、《史记》等史书的记载,且不论史书记载是否属实,即使按史书的记载,帝辛在位的第40年,也就是公元前1047年,因为有苏部落叛变,帝辛派大军讨伐,有苏部落抵挡不住,酋长只好把女儿——苏妲己献出来乞和。而商亡于公元前1046年,这样推断,妲己只能算是商纣王晚年生活的伴侣,且只和帝辛在一起生活了一年,绝不可能对商朝的命运有如此大的影响。倘若妲己在被帝辛宠幸的那些年月之中,具有政治权力,妲己的族人,为何始终没有能够得势呢?而妲己之所以会被塑造成狐狸精,是因为有苏部落的图腾是一只狐狸。
如果说苏妲己有罪,顶多只是苏妲己入宫以后,由于争宠而与其他的嫔妃引起纷争,那些失宠的妃子各有氏族背景,因而加深了纣王与诸侯小国之间的冲突而已,如果一定要说苏妲已是亡国的祸水,也未免太高抬她了。
此外,纣王对妲己言听计从之说,也不切合实际。因为商代人颇重迷信,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来决定吉凶,在出征外族、狩猎、祭祀等活动前,都要由官员卜卦,这在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是有确切记载的。妲己影响政治决策的力量,实在微乎其微。
2.商纣王是明君还是暴君?
就商纣王本人而言,他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帝辛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把中国的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可见,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
关于商纣王滥杀忠臣这一罪名,最为人所知的当是挖比干心脏一事。由于妲己这个人物形象本身就有问题,所以,比干挖心事件的真实性自然不高,基本上可以说是虚构事件。商纣王曾囚禁周文王姬昌羑里,《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记载,费仲曾劝告纣王杀西伯昌(即周文王),可是帝辛拒绝了他的请求,认为西伯昌是贤良之人,不能杀。由此可知,帝辛并不是一个滥杀之人。
面对一拥而上抹黑帝辛的现象,子贡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说,商纣王的不善,不如传说的那样严重。因此,君子非常憎恶居于下流,一旦居于下流,天下的一切恶名都会归到他的头上来。
v2-eb66a17070d9b6ce310511925096a27d_720w.jpg
图:商纣王
那么,纣王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人设呢?也许是因为前朝历史都是后朝所写,为了统治需要,多少都有杜撰甚至污蔑的成分在其中。关于商代历史,后世史家大多根据周朝记载所写。《尚书·周书·牧誓》记载的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前的誓师词开列了纣王的六条罪状:第一是酗酒;第二是不用贵戚旧臣;第三是重用小人;第四是听信妇言;第五是信有命在天;第六是不留心祭祀。可以看出,其中没有涉及焚炙忠良、滥杀无辜、嗜血成性之类的指责,可见周人并没有把纣王与“暴虐荒淫”四字挂上钩。真正把纣王脸涂黑的,是五百年后春秋战国时代那些根据传说补记历史的人。如果说周幽王和褒姒有同期文字可考,那商纣王和妲己的故事就是夏桀和妺喜的翻版。商代虽然产生了文字,但毕竟记载很少,现在,对商代历史的绝大部分记载都来自于河南殷墟(中晚期的都城)遗址出土的甲骨文,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实际上,记载非常有限。没有确凿的记载常常会导致以讹传讹,商纣王和妲己就变成今天人们熟知的形象了。
3.商灭亡的正真原因
千百年来,蒙冤的后宫嫔妃并非妲己一人,在她之前,还有一个妹喜。妹喜是夏桀的妃子,后人也把夏亡国的原因强加在妹喜的头上。夏、商和西周的灭亡,由三个女人——妹喜、妲已和褒姒——来承担责任,当了“替罪羊”。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朝代的更替是经济实力和人心向背的较量,这才是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综合来看,牧野之战只是导致商朝灭亡的最直接的原因,其背后是多种因素聚集爆发的结果。
(1)阶级矛盾的深化
商朝建立了相当残酷的刑罚制度,而在这样残酷的刑罚之下的民众必然会反叛和抗击。在考古发现的商代墓葬中几乎都存在人殉的现象,少则一、二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如,殷墟侯家庄大墓中,殉葬人就达到一百余人。从殷墟甲骨文的记载中,我们也能发现,武丁之后,商王祭祀时使用的奴隶数多的能达到一万三千余人,仅武丁在位的五十九年中,关于使用奴隶祭祀的卜辞就有1006条,其中,最多的一次人殉就达到五百三十人,最少的也有21人,这些足可以证明,商代人殉的数量是多么庞大。周朝也有人殉,但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其数量已远远少于商代。这些数据证明,商代还处在社会制度不发达的阶段,还无法把大量的奴隶由供奉祖先、圣灵的祭品转化为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力。这也是加深商代末期社会阶级矛盾的主要原因。
商代的王位继承制度以“兄终弟及”为主(周朝后由周公确立了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因此造成了商代早期五代九王的混乱局面,王室内部为权力和利益斗争不止,致使外患不断。商朝五六百年间曾多次迁都,除躲避自然灾害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也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王室内部的争斗。统治阶级内部的混乱必然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此时,这个王国灭亡往往只是需要一个诱导因素而已。商纣王时期,王室内部的争斗越加激烈,成为导致商朝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2)连年对外征战
征伐过度,穷兵黩武是商代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纣王尚武,对周边部落开展频繁的征伐,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多次出现“击羌”、“伐羌”、“击”等字眼。再从古本史书的记载来看,商王武丁在位的59年中就常常发动战争,根据记载,每次征战多则五千人、少则三千余人,而甲骨文的记载还显示,商王武丁曾出动上万人前去征伐少数民族。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商王武丁妻妇好墓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兵器,妇好作为武丁的妻子,常年在外为商王朝征伐藩国、夷族,这些都在出土的甲骨文中得到了印证。商王朝对夷族的征伐不断,到商纣王时期都没有停止,连年的征战极大地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周武王伐纣时,商朝正在起兵讨伐东南部,国内兵力空虚,只能以俘虏的大量东夷族奴隶来抵御周武王的进攻,这些奴隶组成的军队一上战场便发生叛乱,致使牧野一战,商朝军队大败。
v2-c9cb6ad22a26b1a7dfd7320b2966352f_720w.jpg
图:妇好鸮尊
(3)气候环境的恶化
历史上,黄河流经安阳对盘庚建都于此有着重要影响。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黄河下游河道一直自南向北流,途经商朝都城安阳,但《汉书叙传》记载: “惟河为艰, 灾及后代, 商竭周移, 秦决南涯。”商朝末年,黄河原河道出现枯竭,周朝,黄河又改道远离了安阳,致使安阳的水源出现问题。1997 年3 月至6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安阳殷墟白家坟东地的黑水河西岸黑河路一带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发掘中, 发现了三眼殷代水井。有学者综合近年来殷墟一带考古发掘的水井、窖穴和墓葬材料, 得出结论,殷商时代地下水位总趋势是下降的,且地下水位的下降是气候本身干旱、降水量减少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与黄河改道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地下水位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干旱,给当时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商末周初正处于温暖期与寒冷期的交汇中,干冷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都有影响,间接导致了商朝后期的衰落。同时,自然灾害的增多致使本来就不发达的生产力遭到了很大的打击。在食不果腹情况下,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人们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把矛盾转移到统治阶级上,推翻当时的统治者成为人们的要求。因此,对于商朝的灭亡,气候变冷变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由于连年发动战争和大规模建造琼宫瑶台,社会的人力与资源被大大耗费,促使社会矛盾激化,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重重,离心离德,这些最终导致了商王朝的潜在矛盾爆发,在崛起的周国的讨伐下,建立五百余年的商王朝迅速灭亡。
v2-9a4db7df87654bb8fb6d22a48f92a527_720w.jpg
图:殷墟遗址
商人后裔
首先,殷商灭亡后,其王族不愿臣服于周,于是,商王后裔便率领部分殷民北迁,建立朝鲜国,史称“箕氏朝鲜”。可以说,箕氏王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史记·宋微子世家》与《尚书大传》记载,周武王向箕子请教定国安民的道理,箕子告以《洪范》,武王就以朝鲜封之。对于箕子入朝鲜之事,考古学界上是一致认可的。
其次,商朝灭亡后,根据当时人们“灭国不绝祀” 的原则,为保留殷人的祭祀。周武王分封诸侯时,把纣的儿子武庚封在殷商故地,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杀死。另封未卷入叛乱的、曾降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朝旧都商丘,建国号,以奉商朝的宗祀。在周朝,宋国也常常自称“商”。战国时期(公元前286年),宋被齐所灭。
周武王在分封武庚时,又安排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驻守在殷都周围的三地,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史称“三监”。武王死后,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因此先由周公代行王事。武王的弟弟中管叔最长,按照当时兄终弟及的惯例,他最有资格摄政,因此武王的遗命被他认为是遭到了周公的篡改,加之周公制定的礼制严格限制了诸侯势力,引起了武王群弟的不满和猜忌。于是他们联合武庚造反,周公率军东征,武庚兵败被诛,此外,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霍叔被贬谪。平三监之乱后,周武王姬发封同母弟康叔封于商旧地沫邑,建立卫国,管理部分商朝遗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4-20 08:15 , Processed in 0.059383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