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90|回复: 9

关于印第安人和中国人的关系(综合)

[复制链接]

27

主题

89

帖子

39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8
 楼主| 发表于 2020-9-1 16: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帝和匈奴同宗,起源于西北Q系印第安人。仗先进的青铜技术,入侵中原,建立夏国。后被藏缅人(早期汉族)、侗台人组成的南方人推翻,建立周朝。周朝与夏贵族联姻,继承了一部分印第安夏文化,融入汉文化。黄帝夏国被推翻后,部分贵族流亡河西走廊,与蒙古人融合,在1000年后形成匈奴与汉朝对峙。
印第安.jpeg

玛雅(Maya)与东夷同源、其中一支南迁成为彝族。玛雅、东夷人都崇拜鸟、太阳、射术。玛雅语的“水”和韩语发音接近。玛雅人离开东夷后,一部分进入朝鲜半岛、日本,一部分迁徙到美洲。中国的神话,后羿、嫦娥皆为玛雅神话人物。八卦、山海经等也来自玛雅人。东夷在东北,黄帝部落入侵中原前在西北,两者皆为Q系印第安人,文化上有相通之处。玛雅人与侗台人曾有密切接触,导致玛雅历传入侗台文化,形成铜鼓造型。
Temple-Jaguar-Pyramid-Guatemala-Tikal.jpg 20150803-18_2.jpg

Olmec(奥尔梅克)等同于峨眉,曾出现在四川。我们大胆估测(有待进一步验证),峨眉也得名自Q系印第安人,这些印第安人在商周时期,逐渐北迁,曾建邶国,最后转入美洲,建立Olmec文明。
古巴原住民泰诺(Taino)人,擅长合体石雕,形似篆书,这些印第安人的亲属曾居住于中国东南沿海以及四川。他们的艺术形式影响了甲骨文向金文的转变,最终导致了篆书的产生。
作者:语言维基研究团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02

帖子

23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88
发表于 2020-9-2 11: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hz001 于 2020-9-2 12:42 编辑

zh.png

匈奴人和印第安人是同一种族,可能是原始匈奴人追逐猎物走到了美洲,也可能是原始印地安人追逐猎物走到了亚洲。

但是黄帝和原始匈奴人同宗,仍然没有证据来证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2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8
发表于 2021-2-1 15: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ming 于 2021-2-3 05:28 编辑

两人湿漉漉的。原来,上船没多久,周山民一句话惹恼了石翠凤,石翠凤抢过船桨砸了过去,结果亲自掉到水里,周山民拿着船桨手忙脚乱地去捞,后来只得也亲自跳下水,把石翠凤拖上了岸。石翠醒来之时,周山民正对着她做人工呼吸,再后来,石翠凤咧着牙没事偷着乐,而周山民一副失节的小媳妇般,苦着一张脸,老大的不愿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4

帖子

29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7
发表于 2021-2-27 16: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jhz001 发表于 2020-9-2 11:11
匈奴人和印第安人是同一种族,可能是原始匈奴人追逐猎物走到了美洲,也可能是原始印地安人追逐猎物走到了 ...

黄帝和匈奴同宗是史书记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02

帖子

23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88
发表于 2021-3-1 13: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茴香豆 发表于 2021-2-27 16:58
黄帝和匈奴同宗是史书记载的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轩辕”是黄帝的名字,先秦古籍中匈奴被记作“猃狁”(xian yu),“轩辕”与“猃狁”读音相同,认为黄帝与匈奴同宗。
那么他们的祖先少典是谁,他又是从哪里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4

帖子

29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7
发表于 2021-3-1 19: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jhz001 发表于 2021-3-1 13:30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轩辕”是黄帝的名字,先秦古籍中匈奴被 ...

从这个名称来说,是明显同宗的。还有其他直接记录的历史。一点都不奇怪。历史主要是按照通常的敌我关系难以解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02

帖子

23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88
发表于 2021-3-1 21: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麟之歌》即《汉书•礼乐志》卷二十二所载《郊祀歌》十九章之第十七章《朝陇首》:“爰五止,显黄德,图匈虐, 熏鬻殛。”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熏鬻 ,匈奴本号也。”

扬雄,西汉辞赋家,创作《长杨赋》:“其後熏鬻作虐,东夷横畔。”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 熏鬻 ,尧时匈奴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02

帖子

23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88
发表于 2021-3-4 13: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战争是《史记》所记第一场战争: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涿鹿之战的地点【郭丽娜:《近百年来涿鹿之战研究综述》,《高校社科动态》2017年第1期,第31页】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中就记载了黄帝和蚩尤在涿鹿之野所进行的一场战争,涿鹿之野具体位于哪里?
1. 涿鹿说。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曾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上谷郡有涿鹿县。东汉学者应劭在《汉书-地理志》涿鹿句下注云:“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由此可见涿鹿在上谷郡。之后又有学者文颖在《汉书-刑法志》涿鹿之战句下注云:“《律历志》云,与炎帝後战于阪泉。涿鹿在上谷,今见有阪泉地,黄帝祠。”这两个人都将涿鹿之战的战场放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境内。三国西晋时期著名学者、史学家皇甫谧一生以著述为业,他所著的《帝王世纪》中也提到上谷郡涿鹿县“黄帝所都,有蚩尤城、阪泉池、黄帝祠”,认为涿鹿之战应该是在上谷郡涿鹿县进行的。
对于涿鹿之说也有持反对意见但并没有明确涿鹿究竟在哪里的。如南朝裴骃在《史记集解》中引张晏说“涿鹿在上谷”。而徐旭生先生对张晏之说持怀疑的态度,说“未必有可靠的根据”。【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9页】;《中国历史战争年表》按战争发生的年代顺序,以年系事加以排列,分为上下两卷。在这本书的上卷曾提到“涿鹿地望是根据张晏以汉代县名附会的说法,认为在河北涿鹿。然而,据考古资料显示,黄淮地区到今涿鹿有很少的聚落遗址,而且根据当时战争及粮食等情况分析,似乎也不应该远在北方地区。”【中国军事史编写组: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第2页】。
2. 山西运城说。《孔子三朝记》中记载了蚩尤被杀之地,“黄帝杀之于中冀”,之後“蚩尤股体异处,血入池化卤,使万世之人食焉。则解之盐池也。”北宋科学家沈括说:“解池盐泽方百二十里,......卤色正赤,在版(阪)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这两则材料主要是根据蚩尤被杀和死亡之地来推断出黄帝与蚩尤大战于山西运城的。由于《咸池》这篇乐舞作品是在黄帝时代被编成的,故王雪樵先生认为其演绎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在上古时代黄帝与九黎首领蚩尤两大部落在河东盐池大战的故事【《咸池——最早演绎黄帝与蚩尤盐池之战的乐舞》,《运城日报》2014年10月11日,第003版】。由于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同音假借的现象,而“涿鹿”可以同音假借为“浊鹿”、“浊卤”,山西运城又有盐池正好与之对应,于是便有很多学者据此认为古涿鹿在山西运城。马重阳先生立足于历代研究学者重大研究成果的同时,又根据通假这种语法和李学勤先生曾提出“史实情事与地名考订”的研究思路,最终得出结论:“‘涿鹿’古战场就在运城盐池南畔,‘浊卤’跟蚩尤的‘史实情事’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从涿鹿到浊鹿再到浊卤——关于“炎黄大战”的文史追踪,《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81页】 张志斌先生认为“‘阪泉’是指对黑河小范围的盐版、‘产盐之母’的一种合称,而‘涿鹿’(浊卤)则是对同一个地方的不一样的称呼,它代表了较大范围的盐池一带。由此可以推断‘阪泉’及‘涿鹿’不可能在今河北省境内,应当是在山西运城。”【《中冀 阪泉 涿鹿考辨》,《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5期,第82页】
除了以上这些地点还有根据《水经注》卷八引《皇览》中关于蚩尤埋葬的地方而认为战争发生地应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和巨野县一带;根据《续夷坚志》卷四中的记载:“华州界有蚩尤城”,又由于蚩尤的姓氏“故又谓之阚蚩尤城。”因此认为应在陕西西华县及“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正义》引《舆地志》中的彭城位于今江苏徐州市。【《蚩尤与涿鹿之战》,《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第12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22

帖子

102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5
发表于 2021-3-21 20: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ming 于 2021-3-22 21:03 编辑

马长寿(1907——1971),字松龄,山西昔阳人。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1933年在南京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後,留校任教。1936年至1941年在中央博物院任职,多次深入四川大凉山、川西北等地考察彝、藏、嘉戎、羌等族的社会历史,撰写和发表了一批民族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1942年起,相继在东北大学、金陵大学、四川大学等校任职。薪中国成立後,先後任金陵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1955年调入西北大学历史系任教授,1971年逝世于南京。


馬長壽著於1961年于西北大学
《北狄與匈奴》,這是我在各大學講授中國民族史講稿的第一章。
在中國史上,匈奴以前有北狄,當春秋、戰國之時,北狄在中國史上的位置十分重要,所以講匈奴必須先講北狄。
繼匈奴之後,與匈奴融合在一起的部落部族很多,例如鐡弗(伐)部匈奴、獨孤部匈奴、拓跋鮮卑、禿髮鮮卑、盧水胡等,最後還有稽胡。匈奴史是世界史上的一個主題,同時也是中國史上的一個主題。《北狄與匈奴》一書只敘述中國史上的匈奴。

匈奴人的起源雖衆説紛紜,但漢書地理誌記:“稒陽北出石門障得光祿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頭曼城。”稒陽在今包頭市北部略偏東,自此而西北得頭曼城,則頭曼城在今内蒙古五原縣東北的陰山山脈之内。因此我們講匈奴部落聯盟盟主頭曼最初即活動於陰山之内固無不可。
匈奴建國之時,單于的牙帳雖設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中部阿爾渾河右岸之所謂“龍庭”,但其國疆域,東至遼東平原的西部,西至西域的天山南北各地,南至長城地帶,北至貝加爾湖,大部分是屬於中國今日的領土。

從遠古的部族往來、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換來説,匈奴和華夏的關係最爲悠久,最爲頻繁。晚近蘇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考古學家在貝加爾湖附近和蒙古草原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和鬲器便可充分證明此點。而且自西周以來,跟匈奴關係密切的北狄部落集團在黃河流域建立了許多部落聯盟和小國,匈奴分裂以後,他們的統治階級率領草原的各族牧民南下降漢,在五胡十六國時建立了前趙、夏國和北涼三個臨時政權的國家。因爲上述各種緣故,我們應當把匈奴作爲中國民族史上的古代少數部族之一。
匈奴在中國史上的重要,一方面是由於它同漢族以及其他少數部族發生過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密切的關係,又一方面是由於它和跟它同時遷入中原的各族在不同時期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俱融合于漢族和其他少數部族之中。

過去我國的史家過分强調匈奴和漢族之間的戰爭和分裂,强調匈奴統治階級的侵略和掠奪,忽視匈奴人民的辛苦勞動,忽視匈奴與漢族人民之間的團結互助,更忽視匈奴以及與匈奴有關各族同漢族人民一道所進行的反壓迫、反剝削的聯合鬥爭和起義運動。一個正確的歷史主義者應當按照當時、當地匈奴和漢族之間的真實關係敘述並闡明他們之間的歷史。
當匈、漢畫疆為界、各自爲政之時,它們之間有過侵略與被侵略的關係,也有過和親與睦鄰的關係,有的同志認爲古代匈奴和漢朝同在今天新中國的版圖之上,其間當無侵略與被侵略之可言,這種論斷是超時代的,不適合當時的歷史實際。

匈、漢人民之間,匈奴牧民被匈奴單于所脅迫,漢族農民被漢朝皇帝所愚弄,曾經進行過多年的民族戰爭,這都是事實,我們不能否認。其中有些戰爭,正義是屬於漢朝的;有些戰爭,正義是屬於匈奴的;又有些戰爭,無所謂正義和非正義,只可稱之為民族大混戰。因此,對各時期的各個戰役要加以具體分析。匈、漢之間的戰爭,一般而言,是由於國家政權的矛盾,由於漢朝封建主和匈奴奴隸主兩者利益衝突的反映。漢朝封建主為擴充土地、掠奪戰馬,要禁止關市與胡人貿易,要使匈奴王朝屈服于漢封建王朝之下;匈奴奴隸主為掠奪人口,掠奪黃金、繒、絮、米糵;這些都是匈、漢戰爭的根源。至於匈、漢人民,即匈奴的牧民和漢朝的農民,他們各以自己的辛勤的勞動從事于畜牧業和農業的生產,除了階級鬥爭之外,只需要和平,不需要與鄰國鄰族進行戰爭的。在兩國牧民和農民之間,爲了增加生產資料和調節生活資料,他們可以進行關市貿易,爲了獲得糧食,匈奴需要入塞墾田,等等,所有這些和平往來、團結互助、公平交易都是兩國人民之間主要的關係。只有當敵國統治階級禁止他們關市交易、往來墾田、危害他們的生命和財產的時候,只有當敵國統治階級掠奪他們的人口、土地、牲畜和財富的時候,兩國人民始願意參加民族戰爭。

自從匈奴南下降漢,成爲國内的少數部族之一以後,此時國家的界綫消失了,他們和漢族統治者的關係是臣民對統治者的關係,和漢族人民的關係是兄弟部族的關係。此時只有階級關係和民族關係,而無國家關係。在東漢、魏、晉時期,漢族統治階級對匈奴以及其他少數部族用以夷制夷的辦法,實行分化離間政策,并且剝削奴役匈奴人民,使一部分貴族淪爲“士家”,使牧民變爲農奴和佃客,還有一部分被淪爲奴隸,結果遂引起了於扶蘿單于的叛變,右賢王劉猛的出塞,劉淵所領導的復國運動以及漢人汲桑和羯胡石勒共同發動的苑馬牧人起義等等。

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和國内其他的少數部族的上層貴族取得了政權,在不同地區建立了臨時政權的國家。他們也跟漢族的統治者一樣,對於漢族以及其他部族進行奴役和剝削,結果也引起了多次的漢族農民起義,冉閔領導的石趙宮廷暴動和隨之而起的胡、漢大屠殺,還有以“東宮高力”為主體的胡、漢各組人民的聯合大起義。所有這些事件都包括著階級關係和部族關係。

各部族部落的融合以及諸部族部落的漢化在中國封建時代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現象。在匈奴史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苗頭,即部落、部族、民族都是歷史上特定時期的產物,而且是不斷變化的。一切部族,從它的祖源看,單獨由一元的祖宗部落演化而來的似乎沒有或者很少,絕大多數是由多元的祖源不同的部族合并在一起而後形成的。部族一經形成以後,在許多不同條件下又分裂為許多部族,這些部族,有的跟原來的部族名稱相同,有的則跟原來的部族名稱迥異,常使後世的人們有所滋惑,因而必須下一番正本清源的考證工夫,對於它們的祖源始能交代清楚。

此外,在更多情況下,是分裂以後的部族、部落跟祖源不同的其他部族、部落相互融合,形成許多新的部族或部落集團。這種現象,我們在匈奴和鮮卑史上經常看到,例如當匈奴國分裂、北匈奴西遷、南匈奴降漢以後,匈奴一個部族便分化為許多部族。殘留在草原的匈奴餘衆,當東部鮮卑盛時,他們有十多萬落到遼東與鮮卑雜居,自稱為鮮卑;還有一部分匈奴與草原東北角南下的鮮卑融合,形成拓跋鮮卑和禿髮鮮卑。在草原南部的匈奴,即所謂南匈奴,有的與鮮卑融合,成爲鐡弗(伐)匈奴,在十六國時建立夏國;有的與河西走廊的小月氏聯合或者一部分同化,成爲盧水胡或“盧水諸胡”,在十六國建立北涼;有的遷往東北的紫蒙川(今遼寧朝陽縣西北)一帶,與當地的鮮卑融合,成爲宇文鮮卑,此族在北魏時又與拓跋鮮卑融合,到北朝末年宇文泰建立北周。又在漢時移置于河西、上郡的匈奴,既與以前從西域遷到這裏的龜兹人融合,又與後來從并州遷到這裏的鐡弗(伐)匈奴融合,成爲稽胡。此族在北朝史和隋唐史上經常看到他們的活動和起義,應是一個最後的與匈奴關係最爲密切的部族。從上所述大致可以看到匈奴與它族融合的複雜情況。

匈奴和漢人的融合出現最早,而且更爲廣汎。有的匈奴如兩漢時的匈奴降人,其中包括匈奴的王侯、將相、臣民以及奴婢,一開始遷入中原各地如長安、潁川郡和緣邊各郡,很快就直接同化于漢族之内了。有的如上所述,他們先與鮮卑、小月氏、西域胡融合,成爲鐡弗(伐)、盧水胡、稽胡諸族,然後再與漢人融合在一起,成爲漢族成分中各種不同的姓氏。匈奴和盧水胡的名稱消失于北魏的中葉,鮮卑和稽胡則在唐代中葉以後不見于史乘。總之,移入中原和邊郡的匈奴及其有關各族無論直接或間接的都同化于漢族了,作爲漢族百家姓中的若干姓氏在各地生活著。        其中有些姓氏是比較易於省識的,如呼延氏等。但絕大部分的古代匈奴大姓,如劉氏、喬氏、卜氏、金氏、曹氏等,都和漢族的同樣姓氏無所區別。這種情況不只現代如此,就在一千多年以前早已如此。例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在他的文集自傳裏稱爲北周劉亮之七世孫。周書劉亮傳謂“亮中山人,父持真,魏領民酋長”。從官銜和地位看,似為匈奴獨孤部之劉。但北魏末年做領民酋長的,胡化的漢人亦未始不可,所以詩人劉禹錫的祖先究係出劉庫仁之劉,劉淵之劉,抑或劉邦之劉,一時還難驟下定論。千載而上已經如此,近代現代更不必論。

匈奴、鮮卑等族最後都融合于漢族者,原因很多,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討論。從匈奴等族和漢化傾向言之,大致有以下四個前提:第一,是匈奴等族的内徙,與漢族錯居雜居,相互往來,首先為諸族間的共同生活打下基礎。第二,是游牧部落安土定居,原來的部落組織逐漸解體,代之而起的是漢人的郡縣制度。牧民由不定居的游牧經濟,先變爲定居的農牧經濟,最後又變爲農業經濟。第三,匈奴、鮮卑諸族雖屬於同一大的語系(阿爾泰語系),但部族語言究不相同。他們到達内地以後,無論被漢族皇室統治,或者統治漢族人民,其接觸最廣汎的,不是其他部族,而是浩如烟海的漢人。所以各部族徙入内地之初,在短時間内還保留著各部族語言,時間一長困難叢生,到了最後各族不得不以漢族語言作爲他們的共同語言。第四,各族人民之間的團結互助,自願融合,是各族漢化的主要前提。陝西舊丹州宜川縣(今宜川縣)西北有一條庫碢川。此川以北住的是稽胡,此川以南住的是漢人。胡、漢人民同居一川,共結香火,相互團結。稽胡語稱香火為“庫碢”,故以此名川。這段故事正可説明稽胡和漢人為什麽能融合而为一族的原故。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02

帖子

23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88
发表于 2021-5-18 13: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钱雁秋编剧并执导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最终一案《邗沟案——漕渠魅影》是关于江淮盐运梗阻,南方之盐无法漕运至北方地区,导致北方盐价大涨民不聊生。
并州狄仁杰奉旨黜置江南此案,与扬州宗主集团展开夺盐之战,若将狄仁杰比作轩辕氏,南方宗主比作蚩尤氏,整个剧情诠释了一种版本的史前涿鹿(浊卤)大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3-28 17:45 , Processed in 0.040769 second(s), 4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